
(1).渚的美稱。 漢 公孫乘 《月賦》:“鵾雞舞于蘭渚,蟋蟀鳴于西堂。”《文選·曹植<應诏詩>》:“朝發鸞臺,夕宿蘭渚。” 呂向 注:“鸞臺、蘭渚,并路邊地,美言之也。” 唐 李賀 《嘲雪》詩:“昨日發 蔥嶺 ,今朝下蘭渚。” 宋 劉過 《西江月》詞之二:“冉冉煙生蘭渚,娟娟月掛愁村。”
(2).渚名。在 浙江省 紹興市 西南。《明一統志》謂, 蘭渚 在 紹興府 南二十五裡,即 晉 王羲之 曲水賦詩處。《蘭亭集序》所謂“清流激湍,映帶左右”,至今猶然。
“蘭渚”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析:
一、作為自然景觀的美稱 指代風景秀美的水中小洲,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如漢代公孫乘《月賦》中“鵾雞舞于蘭渚”,唐代李賀《嘲雪》詩“今朝下蘭渚”等用法,均以蘭草象征高潔,賦予水渚詩意美感。
二、特指曆史地名 位于今浙江省紹興市西南部,據《明一統志》記載,此處是東晉王羲之舉辦蘭亭雅集之地,《蘭亭集序》中"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描述的正是此景。該地現存古迹,成為書法文化聖地。
三、文學意象延伸 在成語應用中,引申為優美環境的代稱。如《史記·酷吏列傳》典故将蘭渚比作理想之境,宋代劉過《西江月》"冉冉煙生蘭渚"則營造出朦胧意境。
該詞兼具地理實體與文學象征雙重屬性,既承載着魏晉風雅的文化記憶,又是傳統詩詞中常見的審美意象。
《蘭渚》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藍色的池塘或湖泊。蘭渚是由兩個字組成,其中“蘭”表示藍色或蘭花,而“渚”表示水邊的沙洲。因此,蘭渚可以理解為藍色的水邊沙洲。
蘭渚的“蘭”字的部首是“艹”,它的筆畫數目為5。而“渚”字的部首是“水”,它的筆畫數目為11。
《蘭渚》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中,如《古詩十九首》等。它在古代文人的筆墨下所形容的是一種美麗宜人的湖泊或池塘景色。
蘭渚的繁體字是「蘭渚」。
在古代,蘭渚的漢字寫法可能不同于現在的寫法。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可能難以确定,因為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狀和寫法也發生了變化。
1. 風吹過蘭渚,湖水泛起一圈圈漣漪。
2. 傍晚時分,夕陽映照着蘭渚,美得令人陶醉。
組詞:蘭草、渚邊、藍湖
近義詞:藍色的湖泊、碧澤
反義詞:紅塘、黑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