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骨骸的意思、骨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骨骸的解釋

指形體。《文子·九守》:“精神本乎天,骨骸根于地,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 明 唐順之 《瘗河壖枯骨志》:“古人之于骨骸嚴而别,亦不欲其混也。” 明 徐霖 《繡襦記·聞信增悲》:“枝柯碧翠多瀟灑,清高不染塵埃。散天香薰透骨骸,龍涎奚足稱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骨骸(gǔ hái)是漢語中表示人或動物死亡後遺留的骨骼組織的正式書面用語,具有以下核心含義與用法:


一、基本釋義

指人或動物死亡後,肌肉組織腐爛消失後留下的完整或零散的骨骼結構。強調骨骼作為軀體最後的物理存在形态。

例證:

《左傳·宣公十五年》載“析骸以爨”,描述極端困境下以屍骨為燃料,其中“骸”即指骨骼。


二、詞源與構詞解析


三、語境應用

  1. 考古/法醫學:

    指古代遺存或現代案件中需鑒定的骨骼,如《洗冤集錄》載“檢驗骸骨”之法(宋慈,1247年)。

  2. 文學隱喻:

    象征生命消亡或曆史滄桑,如魯迅《野草》:“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骸骨也不收斂。”

  3. 法律文書:

    用于規範表述,如《刑法》第三百零二條“盜竊、侮辱、故意毀壞屍體、屍骨、骨灰罪”中“屍骨”即含骨骸之義。


四、相關概念辨析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http://www.hydcd.com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
  4. 中國法律數據庫《刑法》條文

網絡擴展解釋

“骨骸”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人體或動物體的骨骼結構,即支撐軀體的骨質框架。該詞由“骨”(骨骼)和“骸”(屍骨)組成,強調完整的骨骼系統。如《文子·九守》中“骨骸根于地”即用此本義。

2. 古籍中的哲學意涵

在道家文獻中常與“精神”對舉,如“精神本乎天,骨骸根于地”,體現古人認為肉體與靈魂分别源于天地二元的思想。明代唐順之《瘗河壖枯骨志》中的“骨骸嚴而别”則顯示古人對遺骸的敬重。

3. 引申含義

現代語境中可比喻事物的核心架構,如“企業的骨骸在于管理制度”。這種用法強調事物不可或缺的基礎性部分,類似生物學中骨骼對機體的支撐作用。

4. 發音辨析

需注意“骸”正确讀音為hái(滬江詞典标注,漢典确認),部分新資料标注gāi屬于注音錯誤,應以權威詞典為準。

5. 使用場景

該詞兼具具體與抽象雙重表意功能,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對詞義的限定作用。

别人正在浏覽...

哀感天地半百雹子邊欄筆冢草坂巢傾卵覆程策丹陛得未曾有犯躐肥頭胖耳風綴福地洞天梗亮箇中人家工業品夠嗆衡梁侯鲭輝煥交臂椒房蘭室嗟憂擊劍鏡水髡樹浪人闌删聯類靈母攣跪鸾纓落魄不羁鎂光沕穆木箋内禁憑心傾耳細聽軟性燒金殺氣生長激素石蠟適應始影說矮話私論送餪天正節亡沒頑謬畏敵如虎違正香侶鹹浸浸先農壇現勢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