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海上的意思、海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海上的解釋

(1).海邊;海島。《呂氏春秋·恃君》:“ 柱厲叔 事 莒敖公 ,自以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則食菱芡,冬日則食橡栗。”《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公孫弘 ﹞家貧,牧豕海上。”《後漢書·荀爽傳》:“﹝ 荀爽 ﹞後遭黨錮,隱於海上,又南遁 漢 濱。” 明 陸深 《春雨堂隨筆》:“予家海上,園亭中喜種雜花。”

(2).指湖濱。《文選·江淹<恨賦>》:“遷客 海 上,流戍 隴 陰。” 李善 注引《漢書》:“ 匈奴 乃徙 蘇武 北海 上無人處。”

(3).海面上。《漢書·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則方士争言之。” 南朝 梁 沉約 《夕行聞夜鶴》詩:“愍海上之驚鳧,傷雲閒之離鶴。”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進士見寄次韻》:“意超海上鷹,運跼轅下駒。”

(4).指 上海 。猶言 滬 上。《海上花列傳》第一回:“隻因 海 上自通商以來,南部煙花日新月盛。” 馮自由 《中國教育會與愛國學社》:“壬寅春,旅 滬 志士 馀杭 章炳麟 ……因聯絡 海 上有志之士,發起中國教育會為策動機關。” 王旡生 《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系》:“吾聞 海 上諸君子,發大願合大力,既賡續此報,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嘗不為之距躍三百,喜而不寐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海上在漢語中主要有三個核心釋義:

  1. 地理概念:指濱海地區或近海海域。《史記·平準書》記載"海上燕齊之間,莫不搤捥而欲封侯",此處的"海上"特指渤海沿岸地區。

  2. 水域特征:特指海面之上的空間範疇。清代《浪迹續談》描述"海上采珠,每以牲祭",此用法強調海面作業場景。《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此列為标準釋義,指"海洋表面及上空"。

  3. 文化符號:具有特殊文學意象,常與隱逸、神秘相關聯。唐代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别》中"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海客"即指往來海上的神秘旅人。

特殊用法指代上海地區,見于晚清外交文書。光緒年間《中法新彙報》使用"海上寓公"代指上海租界僑民,這種借代手法在近代文獻中形成固定用法。

權威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海上”作為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海面或海中
    指海洋的廣闊水域或與海相關的區域。例如唐代白居易《長恨歌》中“忽聞海上有仙山”,以及《漢書·郊祀志上》記載秦始皇至海上求仙的典故。

  2. 海邊或海島
    泛指沿海地帶或島嶼區域。如《呂氏春秋·恃君》記載柱厲叔“居於海上”的典故,現代例句如“海上的風很猛”。

  3. 上海的别稱(近代用法)
    特指上海市,常見于清末民初文學作品。如《海上花列傳》開篇“海上自通商以來”,其中“海上”即指上海。

  4. 湖濱(較少用義項)
    部分古籍中可指代湖泊周邊區域,如《文選·江淹<恨賦>》“遷客海上,流戍隴陰”。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白拂半仙戲保鬥博識多通殘敵铛戶赤壁鏖兵抽子春牓寸紙帶操代號電線杆飛矛分煙扶義浩言核見紅緑燈金傷繼日舊案酒家保急需沮毀老熊當道狸制落紅牡蛎内教坊逆臣叛衍蓬藿偏異撲鬥樯竿齊敬奇峻清醪青冥靶輕虛窮坎三梆散漢尚冠召棠聲譽十倍蛇銜時手書蟲歲仗鎖定所傷棠戶天隨人原條诘庭階為期不遠誤謬香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