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雕琢的大塊玉石。比喻大才未展。 晉 葛洪 《抱樸子·擢才》:“夫珪璋居肆而不售,矧乃翳於槃璞乎?”
“槃璞”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葛洪的《抱樸子·擢才》:“夫珪璋居肆而不售,矧乃翳於槃璞乎?”
翻譯:即使是精美的玉器(珪璋)擺在店鋪中也未必能售出,更何況是深藏未露的“槃璞”呢?
此句通過對比,強調有才能者若未被發現,可能比普通人才更易被埋沒。
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形容隱而未顯的潛力或未被重用的賢才。例如:“他如槃璞般深藏不露,終待伯樂識之。”
注:以上信息綜合了權威詞典及古籍用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抱樸子》原文或漢典等工具書。
《槃璞》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尋找珍寶或寶石的過程。它通常用于形容藝術品或文化遺産的發掘和保護。
《槃璞》的部首是木字旁(木字底下的部分)和玉字旁,分别由木和玉字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6劃。
《槃璞》一詞起源于古代文學作品《詩經·小雅·槃矣》。在古代,它是指最好的寶石或珍寶。後來,這個詞擴展了引申義,用來比喻完整、純真和珍貴的東西。
《槃璞》的繁體字為「盤璞」。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槃璞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原始寫法中,槃字上方加了一個口字旁,璞字上方有穴字旁,表示藏在器皿内的寶石。
1. 這座博物館以其收藏的珍貴藝術品而著名,每個物品都像一顆槃璞。
2. 他的演講充滿了智慧和槃璞,深深吸引了觀衆的注意。
槃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意義,例如:
1. 槃璞人才:指未被開發和利用的潛力巨大的人才。
2. 槃璞之器:指未經雕琢或改良的器物,比喻信念純潔或行為樸實。
與槃璞意義相近的詞語有:
1. 寶玉:指珍貴而純淨的寶石。
2. 如玉:形容人或事物像美玉一樣純潔和珍貴。
與槃璞意義相反的詞語有:
1. 黯淡:指失去光澤和閃耀,沒有珍貴和吸引力。
2.粗糙:指表面不平滑、沒有光澤或沒有細膩的質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