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高望重的意思、道高望重的詳細解釋
道高望重的解釋
猶言德高望重。 鄭觀應 《與青城山人書》:“道高望重之人……一心一德,力行公天下之制,主張大同,聯合世界異同之民族,組織全球統一之政府。其所持之政綱,必以道德為本。”
詞語分解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 望重的解釋 名望大。《南齊書·江谧傳》:“以 劉景素 親屬望重,物應樂推,獻誠薦子,窺窬非望。” 唐 周賀 《贈姚合郎中》詩:“望重來為守土臣,清高還似武功貧。”《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産立高名》:“﹝ 許武 ﹞此
網絡擴展解釋
“道高望重”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ào gāo wàng zhò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基本解釋
- 含義:指品德高尚、聲望顯赫,通常用于形容德才兼備且備受尊敬的人,尤其是長輩或社會地位較高者。
- 近義詞:德高望重(兩者常被視作同義替換)。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道高”和“望重”兩部分組成,分别強調道德修養與聲望地位。
詳細解析
-
詞義拆分
- 道:指道德、品行;
- 高:形容境界高尚;
- 望:指聲望、威望;
- 重:表示厚重、受人敬重。
-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清代鄭觀應的《與青城山人書》,文中提到“道高望重之人……主張大同,聯合世界異同之民族,組織全球統一之政府”,強調以道德為治國之本。
-
用法與場景
- 多用于正式場合,如表彰、評價德才兼備的領袖、學者或長輩;
- 可作謂語或定語,例如:“這位教授道高望重,深受學生愛戴”。
補充說明
- 感情色彩:褒義詞,表達對人物的高度認可;
- 使用頻率: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更常見“德高望重”。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鄭觀應的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道高望重》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一個人的品德高尚,受到衆人的尊敬和景仰。現在來詳細解釋一下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道高望重》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道”字的部首是“辶”,總共有十三個筆畫;“高”字的部首是“高”,總共有十字;“望”字的部首是“月”,總共有十六個筆畫。
來源:《道高望重》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論語》中,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在回答孔子關于學問的問題時所說的一句話。
繁體:《道高望重》的繁體字寫作「道高望重」,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道高望重》這個成語的古代字形是「道高望重」。
例句:他一直堅持做正确的事情,所以在社會中享有道高望重的聲譽。
組詞:可以根據成語中的三個字組成其他詞語,如「道德」、「高尚」和「景仰」。
近義詞:與《道高望重》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品德高尚」、「聲名顯赫」和「威望卓著」。
反義詞:與《道高望重》意思相反的成語有「聲名狼藉」、「惡名昭著」和「失信于人」。
希望以上解釋對你有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