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天地。 三國 魏 曹植 《惟漢行》:“太極定二儀,清濁始以形。”《周書·武帝紀上》:“二儀創闢,玄象著明。” 明 王慎中 《遊白鹿洞》詩:“境閑百慮空,意愜二儀廣。” 清 鈕琇 《觚賸·石言》:“二儀之英,五材之精,在地為石,在天為星。”
(2).指日、月。 南朝 陳 沉炯 《陳武帝哀策文》:“二儀協序,五緯同符。” 明 王鏊 《震澤長語·象緯》:“二儀運而出沒,五緯隨而起伏。”
“二儀”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哲學的概念,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二儀”主要指兩種宇宙基本要素或對立統一體,常見解釋包括:
需注意與“兩儀”的區别:後者更多指向陰陽,而“二儀”側重天地或日月實體。但部分文獻存在混用,如唐代《大唐叁藏聖教》中的“兩儀”實指李淳風、袁天罡兩位司天監官員。
提示:理解該詞需結合具體文本語境,建議通過《周易》《曹植集》等古籍進一步探究其哲學内涵。
《二儀》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指天地之間的兩種基本宇宙力量。其中,“二”表示兩個、雙重的意思,“儀”表示天地宇宙的法則、規律。所以,《二儀》可以解釋為宇宙的兩種基本力量。
段落二:拆分部首和筆畫《二儀》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一口”,它是由“一”和“口”兩個部首組成。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0畫。
段落三:來源和繁體《二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易經中。在易經中,天地被分為兩個最基本的力量:陰和陽,即“二儀”。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隻是形狀稍微有些區别。
段落四: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寫漢字的方式有所不同。《二儀》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以是:
※ ※
※ ※
※ ※
※ ※
段落五: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例如,可以用《二儀》這個詞造個句子:
大自然中的陰陽相互交融,形成了複雜的二儀關系。
和《二儀》相關的組詞可以有:三儀、四儀、五儀等。
和《二儀》意義相似的詞語為:二象、雙極。
相反的詞語可以是:一體、一元。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可以繼續問我哦!【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