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圓形茅屋。《劉知遠諸宮調·别三娘太原投事》:“團苞用草苫著,欲要燒毀全小可。”
“團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源與文獻引用
該詞出自金代《劉知遠諸宮調·别三娘太原投事》:“團苞用草苫著,欲要燒毀全小可。” 此句意為“用草覆蓋的圓形茅屋,若被燒毀也微不足道”,體現了其作為臨時居所的樸素特性。
構詞解析
文化背景
古代貧民或流民常以草苫搭建臨時住所,“團苞”反映了底層民衆的生活狀态,具有社會曆史研究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背景,可參考《劉知遠諸宮調》相關研究。
《團苞》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成團的花苞”。表示花蕾尚未開放以及團結、集中的意象。
《團苞》的拆分部首為“艹”和“⺆”,其中“艹”是草字頭部首,“⺆”是勾字頭部首。
《團苞》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團苞》一詞最早見于《詩經·小雅·伐木》:“築室甚固,刺股及躬,室家炰盧杞,言刺不容團苞。”引申意義來自于團結的象征,表示衆人共同努力,團結一緻。
《團苞》的繁體字為「團苞」
古時候《團苞》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字形比較古樸,為“囯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也類似于此。
1. 花團錦簇,猶如一片團苞,美麗極了。
2. 在團苞的指導下,項目組的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
組詞可以有:團結、團隊、團圓、苞藏。
近義詞可以有:封閉、聚集、凝聚。
反義詞可以有:散開、分散、分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