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道教的經典、符箓。 北魏 鄭道昭 《登雲峰山觀海島》詩:“雲路沉仙駕,靈章飛玉車。” 唐 陸龜蒙 《句曲山朝真詞·迎真》:“空洞靈章發一聲,春來萬壑煙花醒。”《雲笈七籤》卷八十:“三天真人,同時監盟,燒香散花,誦詠靈章。”《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其時道士手舉法器,朗誦靈章,虔心禳解,伏陰而去。”
“靈章”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指道教的經典、符箓或儀式文書,常見于古籍和宗教文獻。例如:
個别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才華橫溢”,由“靈”(聰慧)與“章”(文章)組合而成,形容人文采出衆。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或廣泛用例支持,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高權威性詞典和古籍例證,若需深入研究,可查閱《雲笈七籤》等道教文獻,或參考語言學考據資料。
靈章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可以指代神秘、神聖的标記,也可以指代具有特殊意義的徽章或印記。
靈章由兩個部首組成:火(火字旁)和示(礻字旁)。
火部的拆分為:灬(四畫)
示部的拆分為:礻(示字旁,七畫)
靈章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靈指代神奇、神聖的屬性,章指代标記、徽章。因此,靈章可以指代神奇神聖的标記。
靈章的繁體字為靈章。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靈章可以用篆書體來書寫:
靈:
章:
1. 他的胸前佩戴着一枚神秘的靈章。
2. 這枚靈章代表着勇氣和力量。
3. 我們将在儀式上頒發靈章給傑出的貢獻者。
1. 靈異:指奇異、神秘的事物或現象。
2. 靈感:指創作時突然湧現的思路或觀點。
3. 靈魂:指人或動物的精神或命運所在的本質。
1. 徽章
2. 标記
3. 憑證
1. 平凡
2. 普通
3. 無足輕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