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避李嫌瓜的意思、避李嫌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避李嫌瓜的解釋

三國 魏 曹植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後以“避李嫌瓜”表示避免嫌疑。 清 楊潮觀 《信陵君義葬金钗》:“他正氣邪難犯,咱貞魂死不差。還隻為守宮闈,避李嫌瓜。”亦作“ 避瓜防李 ”。 清 李漁 《慎鸾交·贈妓》:“我和他呵,避瓜防李,終朝相對如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避李嫌瓜”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ì lǐ xián guā,其核心含義是主動避開可能引起嫌疑的場合或行為,以保持自身清白。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出處與典故

源自三國時期曹植的《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二、基本含義


三、用法與結構


四、相關成語


五、示例與應用

清代楊潮觀在《信陵君義葬金钗》中寫道:“他正氣邪難犯,咱貞魂死不差。還隻為守宮闱,避李嫌瓜。”
此例通過人物對話,展現為維護名譽而主動避嫌的态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成語詞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避李嫌瓜》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思是避免和李代表聊西瓜,也指避免讨論與工作無關的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避:辶(辵) + 旁(辶) + 八 - 李:木 + 子 - 嫌:女 + 草(艹) + 耳 - 瓜:瓜 來源:《戰國策·齊策四》中的故事。齊桓公請李牧幫助攻打敵人,李牧卻假裝沒聽見,而是轉移話題開始聊起了西瓜。從此以後,“避李嫌瓜”這個成語就有了。 繁體字:避李嫌瓜(避李嫌瓜)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特殊古漢字寫法。 例句:他們在會議上不停地避李嫌瓜,很快就把議題讨論完了。 組詞:避忌、李代桃僵、嫌疑、瓜分 近義詞:回避、避開、避談 反義詞:直面、正視、溝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