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four seasons of spring,summer,autumn and winter] 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
四季如春
(1).春、夏、秋、冬四時的總稱。每季三個月,以農曆一月、四月、七月、十月為一季的開始。 漢 蔡邕 《月令問答》:“春,木王。木勝土,土王四季。四季之禽,牛屬季夏,犬屬季秋,故未羊可以為春食也。” 唐 張蠙 《次韻和友人冬日書齋》:“四季多花木,窮冬亦不彫。” 楊朔 《荔枝蜜》:“ 廣東 天氣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不閑着。”
(2).農曆四個季月的總稱。即指春三月,夏六月,秋九月,冬十二月。《素問·刺要論》:“刺皮無傷肉,肉傷則内動脾,脾動則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脹煩不嗜食。” 王冰 注:“七十二日四季之月者,謂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各十二日後,土寄王十八日也。”
“四季”是地球因公轉和自轉軸傾斜導緻的氣候周期性變化現象,通常分為春、夏、秋、冬四個階段。以下是詳細解釋:
地球繞太陽公轉時,自轉軸與公轉軌道平面呈約23.5°的傾斜角,導緻不同半球在不同時間接收的太陽輻射量不同。北半球夏季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晝長夜短;冬季則相反。南半球季節與北半球相反。春分(3月21日前後)和秋分(9月23日前後)全球晝夜平分,夏至(6月22日前後)和冬至(12月22日前後)分别是北半球日照最長和最短的日子。
不同地區的四季劃分可能采用氣象标準(連續5天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為春季開始)或天文标準。理解四季需結合當地地理緯度、氣候類型等因素。
《四季》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年四季的循環變化。它包括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漢字《四季》的拆分部首是“囗”和“四”,部首為“囗”的意思是圍,而部首為“四”的意思是數字四,表示四季。根據部首将漢字的偏旁進行劃分,可以得到字的字形。《四季》的筆畫數為8畫。
《四季》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象形字,形狀表現了四季的交替變化。在繁體字中,《四》的形狀與簡體字相同,并沒有變化,《季》的繁體字形為“季”,和簡體字形相似。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四季》的書寫異常工整,每個筆畫都有規範的順序和結構。書法家在書寫時注重提筆落筆的力量與平衡,使得作品更加美觀。
1. 這個公園四季如春,風景宜人。 2. 喜歡四季,因為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美。
四季如春、四季輪回、四季豐收、四季分明、四季常青。
季節、時令、時序。
一年四季無變化、靜止、恒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