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明帝紀》:“帝遵奉 建武 制度,無敢違者。後宮之家,不得封侯與政。 館陶公主 為子求郎,不許,而賜錢千萬。謂羣臣曰:‘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裡,有非其人,則6*民受其殃,是以難之。’”後因以“郎官星”為郎官的美稱。 唐 盧照鄰 《同崔錄事哭鄭員外》詩:“文學秋天遠,郎官星位尊。” 宋 楊萬裡 《謝尤延之提舉郎中自山間惠訪長句》:“ 淮南 使者郎官星,瑞光夜燭 荊溪 清。”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郎官星漢語 快速查詢。
“郎官星”是古代對郎官的美稱,其含義和典故主要源自東漢時期的曆史記載,并在後世文學中被引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出自《後漢書·明帝紀》。東漢明帝劉莊在位時,曾拒絕館陶公主為子求任郎官的請求,并解釋:“郎官上應列宿(對應天上的星宿),出宰百裡(治理地方),若選人不當,百姓将受其害。” 這一典故将郎官職責與星宿關聯,強調其重要性,後以“郎官星”代指稱職的郎官。
唐代盧照鄰《同崔錄事哭鄭員外》中“郎官星位尊”,宋代楊萬裡詩句“淮南使者郎官星”,均用此典贊譽郎官的尊貴與賢能。
“郎官星”既是對郎官的雅稱,也承載着古代對官員職責與品行的理想化标準。其典故和文學化用,反映了傳統文化中官職與天象、道德的聯繫。
《郎官星》一詞是指古代官職中的郎官,也可以理解為貴族和官員。郎官星可以描述一個人的職位高低和社會地位。
郎官星的拆分部首是⾅(首部是目旁,意為眼睛),筆畫數為13畫。
《郎官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樂府詩《郎官行》中的“郎官”一詞。在古代,郎官是指高級官員,例如中央政府的大臣、地方官署的官員等。
《郎官星》的繁體字為朗官星。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些不同。以郎官星為例,古代的寫法為郞官⭐。
1. 他是這個公司的郎官星,具有重要的職位和權力。
2. 她的丈夫是一位高級官員,也是一個郎官星。
1. 朝郎官:指官職位列較高的郎官。
2. 社稷郎官:指以庇佑社稷、分理天下為責的郎官。
1. 官員:指擔任政府或公共機構職務的人。
2. 士族:指有世代為官之職的人。
平民:指不屬于貴族或官員階層的普通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