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李嫌瓜的意思、避李嫌瓜的详细解释
避李嫌瓜的解释
三国 魏 曹植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后以“避李嫌瓜”表示避免嫌疑。 清 杨潮观 《信陵君义葬金钗》:“他正气邪难犯,咱贞魂死不差。还只为守宫闈,避李嫌瓜。”亦作“ 避瓜防李 ”。 清 李渔 《慎鸾交·赠妓》:“我和他呵,避瓜防李,终朝相对如宾。”
词语分解
- 避李的解释 《旧唐书·李泌传》:“﹝ 泌 ﹞权逾宰相……寻为中书令 崔圆 、倖臣 李辅国 害其能,将有不利於 泌 。 泌 惧,乞游 衡山 ,优詔许之。”后用作良臣避害之典。 清 王夫之 《南岳赋》:“ 鄴侯 避
- 瓜的解释 瓜 ā 蔓生植物,属葫芦科,果实可食:西瓜。冬瓜。瓜蒂。瓜分(像切瓜一样分割,如“瓜瓜天下”)。瓜葛。瓜代。瓜李(指嫌疑的境地)。瓜子儿。 笔画数:; 部首:瓜;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避李嫌瓜”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ì lǐ xián guā,其核心含义是主动避开可能引起嫌疑的场合或行为,以保持自身清白。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出处与典故
源自三国时期曹植的《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瓜田不纳履: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以免被误认为偷瓜。
- 李下不整冠:走过李树下不要整理帽子,以免被怀疑摘李子。
这两句通过具体场景,强调君子应主动规避可能引发误解的行为。
二、基本含义
- 核心意义:通过谨慎言行避免陷入嫌疑,体现自我约束和防患未然的智慧。
- 现代引申:广泛用于提醒人们在敏感场合注意言行,减少不必要的误会。
三、用法与结构
- 语法功能:多作宾语、定语,如“他处事谨慎,常避李嫌瓜”。
- 成语结构:联合式(由“避李”和“嫌瓜”两部分并列构成),属中性词。
四、相关成语
- 近义词:避瓜防李(含义相同,强调主动避嫌)。
- 反义词:瓜田李下(仅描述易招嫌疑的环境,无主动避嫌之意)。
五、示例与应用
清代杨潮观在《信陵君义葬金钗》中写道:“他正气邪难犯,咱贞魂死不差。还只为守宫闱,避李嫌瓜。”
此例通过人物对话,展现为维护名誉而主动避嫌的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成语词典》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避李嫌瓜》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思是避免和李代表聊西瓜,也指避免讨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避:辶(辵) + 旁(辶) + 八
- 李:木 + 子
- 嫌:女 + 草(艹) + 耳
- 瓜:瓜
来源:《战国策·齐策四》中的故事。齐桓公请李牧帮助攻打敌人,李牧却假装没听见,而是转移话题开始聊起了西瓜。从此以后,“避李嫌瓜”这个成语就有了。
繁体字:避李嫌瓜(避李嫌瓜)
古时候汉字写法:无特殊古汉字写法。
例句:他们在会议上不停地避李嫌瓜,很快就把议题讨论完了。
组词:避忌、李代桃僵、嫌疑、瓜分
近义词:回避、避开、避谈
反义词:直面、正视、沟通
别人正在浏览...
班行半截腰襃叙奔霆草衣士尝鲜长永弛慢春草怱怱单破倒[立]像祷谢敌不可假杜絶读书笔记渎斁丰夥肛道更张工丽龟手滚霤害目皓魄豪宴河塘惛眩江翻海倒交亵较约介入今上官家空额连蔕利钝木干鸟栖目眩头晕孽苗排列披垂平局山府伤生山观山州擅自捎信勝母设限授命舒雁驷马高门素侯夙世冤业叹呜晚兴五乐弦索小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