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互辭的意思、互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互辭的解釋

互文。 清 俞樾 《群經平議·論語一》:“‘加我數年吾以學易’,上言‘我’,下言‘吾’,乃互辭也。”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錯綜成文例》:“於豆言‘薦’,於籩言‘徹’,互辭耳。”詳“ 互文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互辭是漢語訓诂學和修辭學中的一個重要術語,指在特定語境中,兩個或兩個以上本應同時出現的詞語,因避免重複或追求表達凝練,而在上下文中互相隱含、彼此補充的語言現象。其核心在于“參互見義”,即理解文意時需将前後文中的相關詞語結合起來,才能獲得完整含義。以下從三個方面詳細闡釋:

一、定義與修辭特征

互辭常見于古代詩文,形式上表現為前後句或相鄰短語中的關鍵詞語看似獨立出現,實則互為補充。例如《木蘭詩》中“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并非分述雄雌兔的不同特征,而是通過互文表達“雄兔與雌兔的腳皆撲朔、眼皆迷離”,強調兩者行為狀态的共性。這種修辭避免了重複,增強了語言的韻律感和含蓄性(來源:王力《古代漢語》通論)。

二、語法結構與功能

從語法層面看,互辭常表現為并列結構中的成分省略或語義呼應。如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實際含義是“煙與月籠罩着寒水和沙”,其中“煙”與“月”、“寒水”與“沙”在語義上交叉對應。這種結構要求讀者主動補全隱含信息,實現“互文足義”的理解過程(來源:郭錫良《古代漢語》修辭研究)。

三、訓诂學意義與應用

在古籍注釋中,互辭是解讀文意的重要方法。清代學者俞樾在《古書疑義舉例》中将其歸為“參互見義例”,強調“古人之文,有互辭以見義者”。例如《周易·系辭上》“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實為“雷霆鼓之,風雨潤之”的互文表達。訓诂學家需通過辨析互辭成分,還原文本完整邏輯(來源:俞樾《古書疑義舉例》卷三)。

學術補充:互辭與“互文”“互言”概念相通,但區别于“省略句”——後者依賴語境補充單一缺失成分,而互辭強調雙向或多向的語義共生關系。現代漢語研究将其納入“語義呼應”範疇,用于分析成語(如“山重水複”)和政論文本中的凝練表達(來源:袁晖《漢語修辭學史》)。

權威參考文獻(具體文獻版本需核實):

  1.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2. 郭錫良《古代漢語》(商務印書館)
  3. 俞樾《古書疑義舉例》(中華書局整理本)
  4. 袁晖《漢語修辭學史》(山西人民出版社)

    注:因古籍與現代學術著作的線上公開版本有限,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獲取原文,暫未提供直接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互辭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修辭學術語(主流含義)
指古詩文中通過上下文互相補充、滲透來表達完整意義的修辭手法,又稱“互文”。
▪️特征:

  1. 結構上常表現為前後句省略部分内容,需合并理解(如《木蘭詩》"将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實際指将士們共同經曆戰争)
  2. 形式上常見于對偶句或并列結構中(如範仲淹《嶽陽樓記》"朝晖夕陰"實為"朝晖夕陰,朝陰夕晖"的濃縮)

二、社交禮儀用語
指人際交往中互相稱贊與謙讓的行為準則,體現傳統美德。
▪️應用場景:多用于職場交流、公共演講等場合,通過贊美對方優點展現尊重與團隊精神。

辨析要點:兩種含義中,作為修辭手法的解釋更具專業性和高頻使用特征,日常交流若涉及古文解析時需特别注意此義項。

别人正在浏覽...

八枋白蕉衫半大不小剝運鞴炭北魏褊阸變容變色不可勝數成訓大柄黛巘俄爾飛宇鋒骨諷勸改裝弓衣管鉗官身祗候圭币寒花華緒呼救間行解菜戒石禁火天泃涕濫廁浪子車兩誼遼滇禮書裡運河隆窊疲馑圃澤棄井齊筋小碟清光滑辣輕绮跂蠕人役軟脂三生有幸蛇行鼠步適莫狩取雙丸天方國魋髻讬付溫毅崄薄響集象魏細旦希留合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