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坤維的意思、坤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坤維的解釋

(1).指西南方。因《易·坤》有“西南得朋”之語,故以坤指西南。《文選·張協<雜詩>之二》:“大火流坤維,白日馳西陸。” 李善 注:“《毛詩》曰:‘七月流火。’ 毛萇 曰:‘火,大火也。’《淮南子》曰:‘坤維在西南。’” 宋 範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初 蜀 師之役,中軍 雲侯 有終 ,辟公以行,如左右手。平定坤維,公有力焉。”

(2).指南方。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上當星紀,下裂坤維。” 清 李瀅 《望羅浮歌》:“ 豐隆 列缺 ,手劈坤維。”

(3).指大地之中央,正中。《隋書·禮儀志一》:“四方帝各依其方, 黃帝 居坤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坤維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需從字源、本義及文化象征多角度解析:


一、字源與本義

坤(kūn)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地也,從土申”,象征大地、陰柔與西南方位(八卦方位中坤屬西南)。

維(wéi)本義為系物的大繩,引申為綱紀、維系,如《爾雅·釋天》載“維,綱也”。

坤維即“大地之綱”,最初指代地理方位中的西南方。《淮南子·天文訓》明确以“坤維”對應西南隅,因其屬八卦坤卦方位。


二、引申義與文化象征

  1. 大地的代稱

    古人視坤維為承載萬物的根基。唐代杜甫《望嶽》詩雲“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其中“坤維”暗喻泰山鎮守大地(《杜詩詳注》卷九)。

  2. 政權與疆域的象征

    《宋史·樂志》載祭祀樂章“坤維興王,率土歸疆”,以坤維喻指國家疆土的核心維系。


三、文學與典籍用例


四、現代釋義

《漢語大詞典》綜合定義為:

坤維:① 西南方;② 指大地;③ 喻指國家疆域(《漢語大詞典》第2卷,第1381頁)。

地質學中偶借“坤維”代指地殼結構的關鍵支撐點,但屬專業術語引申用法。


參考文獻典籍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爾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仇兆鳌《杜詩詳注》(中華書局)
  4. 脫脫《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5. 房玄齡《晉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6. 羅竹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版無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社紙質文獻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坤維”是漢語中的古典詞彙,主要含義可從三個層面解釋,綜合多個權威文獻來源分析如下:

  1. 指西南方向
    《易·坤》中提到“西南得朋”,因此“坤”卦象征西南方位。例如《文選·張協<雜詩>之二》中“大火流坤維”即用此意。唐宋文獻如範仲淹《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也以“坤維”代指蜀地(西南地區)。

  2. 引申指南方或大地中央
    部分文獻中“坤維”可泛指南方,如唐代王勃《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中“下裂坤維”描述廣州的方位。此外,《隋書·禮儀志》提到“黃帝居坤維”,此處指大地正中。

  3. 詞源與字義分解

    • 坤:八卦之一,象征地、女性;
    • 維:原指系物大繩,引申為維系、連接。
      組合後“坤維”既可表示地理方位,也暗含天地間維系平衡的概念。

使用示例:
古文如“大火流坤維,白日馳西陸”(張協),或唐代對地理的描述,均體現其多用于天文、風水及文學語境。建議結合具體文獻分析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榜志辯鬥筆摩産難赤豹癡濁雌竹打磨旋耽延疊影笛律短生端遠訛竄娥婺割慈宮府過梁辜榷鶴頂草荒淫無道花紗布誨饬回鸾舞回匝鹄頭闆捷嶫戢和踡縮鞠訩寬空離歌流漣流蘇金镂鞍美美渺無人蹤密集謀臣猛将泥擔漢肉臛三五成群賞鑒賞弄上司善志聖牌順水順風松皮脯蒐慝套套天父天淵之别天主萎蕤武落鄉服詳确陷将析辯諧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