鹄頭闆的意思、鹄頭闆的詳細解釋
鹄頭闆的解釋
鹄闆。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晉 王文度 鎮 廣陵 ,忽見二騶持鵠頭闆來召之。 王 大驚,問騶:‘我作何官?’”
詞語分解
- 鹄的解釋 鹄 (鵠) ú 水鳥,形狀像鵝,體較鵝大,鳴聲宏亮,善飛,吃植物、昆蟲等(亦稱“天鵝”):鹄立。鹄望(殷切盼望)。鹄候。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鹄頭闆”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1.讀音與基本詞義
- 拼音:hú tóu bǎn
- 注音:ㄏㄨˊ ㄊㄡˊ ㄅㄢˇ
- 釋義:指“鹄闆”,是一種古代诏書的書寫載體,采用“鹄頭書”字體(一種類似鶴頭形的書法體)書寫,用于官方召令或辟召賢才的文書。
2.曆史典故
-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宋劉義慶的《幽明錄》,記載晉代官員王文度鎮守廣陵時,被兩名侍從持“鹄頭闆”召見的轶事。文中提到王文度因不解召令内容而驚訝詢問,側面反映了“鹄頭闆”作為特殊文書的權威性。
3.用途與文化背景
- 功能:用于朝廷或地方官員的任命、召見,類似于官方憑證或任命書。
- 書法特征:以“鹄頭書”字體書寫,這種字體形似鶴頭,具有獨特的藝術性和辨識度,常見于重要文書中。
4.相關延伸
- 唐代黃滔《祭崔補阙文》中提到的“鵠版”,以及宋代梁周翰《五鳳樓賦》中的“鵠闆搜儒”,均指代同類文書,說明該詞在唐宋時期仍被沿用,但後世逐漸少見。
“鹄頭闆”是古代以特定字體書寫的官方召令文書,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多見于晉唐文獻,反映了古代文書制度的特色。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幽明錄》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鹄頭闆的意思
鹄頭闆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或物的樣子、形态像天鵝的頭部。
拆分部首和筆畫
鹄頭闆的部首是鳥(鵝)部,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鹄頭闆一詞源自古代音鵝頭闆,鹄是古代對鵝的稱呼,頭指的是頭部,而闆則用來比喻形态固定的東西。在繁體字中,鹄頭闆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當涉及到鹄頭闆這個詞時,古代寫法可能會略有差異。但整體上,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不影響我們對鹄頭闆的理解和使用。
例句
1. 妹妹戴着一頂白色的鹄頭闆帽子,看起來像個小天鵝。
2. 這條領帶的花紋形狀獨特,有點像鹄頭闆的樣子。
3. 畫家用水彩勾勒出靜止的鹄頭闆,表現出了它的優雅與安詳。
組詞
鹄頭、鹄舞鶴鳴、鹄立群鳥、鹄立鸾車。
近義詞
鹄式、天鵝頸、駕鶴西遊。
反義詞
狗頭闆、魚頭闆、豹頭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