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渺無人迹 ”。
“渺無人蹤”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miǎo wú rén zōng,其含義和用法可概括如下:
形容某個地方或時間段内人迹罕至,寂靜荒涼,幾乎看不到人的蹤迹。
字詞解析
出處與例句
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拓展用法,可參考詞典類工具(如漢典、搜狗百科)。
《渺無人蹤》是指遠離繁鬧的喧嚣,周圍安靜無人。這個詞形容某個地方非常幽靜,沒有人迹,甯靜平和。
《渺無人蹤》可以分解為“氵”、“亡”、“彳”、“虍”。
其中,“氵”是水的部首,音序號為85;“亡”是一個單獨的部首,音序號為7;“彳”是一種偏旁,用于表示行走的意思,音序號為60;“虍”是一個獨立的部首,音序號為141。
總筆畫數為18。
《渺無人蹤》的來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測該詞的出現與古代文人墨客在山水之間追求甯靜、追求隱居有關。
在繁體字中,《渺無人蹤》的寫法為《渺無人蹤》。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變化。而《渺無人蹤》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可能為“渺無人蹤”。
1. 漫步在山間,隻見白雲飄渺無人蹤。
2. 靜谧的湖泊上泛着渺無人蹤的清波。
3. 夕陽西下,整個村莊都籠罩在一片渺無人蹤的甯靜之中。
1. 渺渺:形容非常遙遠、模糊。
2. 無人:表示某個地方沒有人的存在。
3. 蹤迹:指人或動物經過後留下的印記。
近義詞:荒無人煙、寂靜無聲。
反義詞:熱鬧非凡、人來人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