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鶴頂草的意思、鶴頂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鶴頂草的解釋

藜的别名。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四:“其身幹輕而堅,以為杖,則於老者尤宜。 唐 人猶有編為牀者,往往見於篇什。仙方用之為祕藥,或入燒煉藥,多取紅心者,易名為鶴頂草。”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二·藜》:“藜,處處有之,即灰藋之紅心者,莖、葉稍大。 河 朔人名落藜,南人名胭脂菜,亦曰鶴頂草,皆因形色名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鶴頂草

漢語詞典釋義

“鶴頂草”在傳統漢語典籍中特指鳳仙花(學名:Impatiens balsamina),屬鳳仙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名稱源于花朵形态——花瓣聚生于花萼頂端,形似鶴鳥頭頂的朱紅色冠羽,故得名“鶴頂”。該植物常見于東亞地區,花、葉、種子均可入藥或作染料,民間亦因其豔麗花色而廣泛栽培觀賞。

植物特征與用途

  1. 形态特征:莖肉質多汁,高約30-80厘米;花瓣分單瓣與重瓣,花色以紅、粉、白為主,花苞簇生于莖頂,狀如鶴冠。
  2. 藥用價值:種子(急性子)可活血通經,外用治瘡瘍;花汁可染指甲,故别名“指甲花”。
  3. 文化象征:明清文獻常以“鶴頂”喻其花色,如《本草綱目》載:“鳳仙,其花頭翅尾足俱翹然如鳳狀,故又名金鳳……紅者染指甲,亦名鶴頂草。”

注意區分

需避免與“鶴頂紅”(砒霜的隱稱)混淆。後者為劇毒礦物,與鳳仙花無關聯。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條目“鶴頂草”。
  2.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部·鳳仙》,明代中醫藥典籍。
  3. 《中國植物志》第42卷,科學出版社,鳳仙花科分類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鶴頂草”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來源:

一、植物别名

  1. 基本定義
    鶴頂草是藜(苋科藜屬植物)的别稱,又稱“紅心灰蓼”“胭脂菜”。其名稱源于形态特征:紅心葉片形似鶴頂,莖葉較大,南北地區因形色差異有不同俗稱,如“落藜”等。

  2. 藥用價值

    • 葉:搗碎可外敷治療蟲咬傷、白癜風。
    • 莖:燒灰後煎膏,用于去除皮膚贅生物。
      古籍《本草綱目》和《曲洧舊聞》均記載了其藥用功能。
  3. 分布與特性
    廣泛分布于全球溫帶及熱帶地區,常見于路邊、荒地,耐寒耐旱,尚未人工栽培。

二、成語用法(較少見)

部分資料提到“鶴頂草”可形容頭發稀疏如鶴頂羽毛,多指年老或秃頂者。但此用法在權威文獻中較少出現,可能與植物名稱存在混淆。

“鶴頂草”更常見的含義是植物藜的别名,兼具藥用與形态特征描述。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用法,建議結合具體語境或查閱更多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騎鄙靡比物連類不雠財殚力竭蟬翅搨觇望成堆初間鉏煙疵點打場兒搗叉子疊層動意朵子煩傷付丙搞髒更名格制國聞餜子航線悍士黃面老豭狗匠世兼仆繭絲牛毛借榻錦帆錦繡腸金躍就田捐稅軍威苴衰卡兒水困窭利見臨潼鬥寶铓穎密禀南路徐内度切剝麴米入奏首次衰暮屬辟熟稔樞要太平天子頭名頹意卧魚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