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律的意思、笛律的詳細解釋
笛律的解釋
檢定笛音的儀器。《晉書·律曆志上》:“ 泰始 十年,中書監 荀勗 、中書令 張華 出禦府銅竹律二十五具,部太樂郎 劉秀 等校試,其三具與 杜夔 及 左延年 律法同,其二十二具,視其銘題尺寸,是笛律也。”
詞語分解
- 笛的解釋 笛 í 管樂器名,通常是竹制的,有八孔,橫着吹奏:笛子。長笛。短笛。笛膜。 響聲尖銳的發音器:汽笛。警笛。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律的解釋 律 ǜ 法則,規章:紀律。法律。定律。規律。清規戒律。律師。 約束:律己。 中國古代審定樂音高低的标準,把聲音分為六律(陽律)和六品(陰律)。合稱“十二律”:律呂(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樂律的器具,以管
網絡擴展解釋
"笛律"是中國古代音樂理論中用于校準笛類樂器音高的标準器,具有重要的曆史和文化價值。以下從多個維度進行解釋:
1. 基本定義
笛律是古代檢定笛音準的專用儀器,通過固定氣柱長度實現音高标準化。其形制為單管橫吹,材質包含竹管或銅管,管身設有吹孔、膜孔及音孔,通過調節孔位實現音高校準。
2. 曆史沿革
• 首創于西晉泰始十年(274年),由中書監荀勖主持研制,史稱"荀勖笛律"或"晉太始笛律"
• 記載于《晉書·律曆志》,當時共制作25套銅竹律管,其中22套被确認為笛律标準器
3. 技術特征
• 采用十二律呂體系,對應十二支标準笛管(如黃鐘之笛、太簇之笛等)
• 每支笛可吹奏"三宮二十一變",實現旋宮轉調功能
• 管長計算符合"管口校正"原理,比歐洲同類研究早1600餘年
4.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宮廷雅樂演奏:
- 樂器制作校準
- 樂隊合奏定音
- 樂律理論研究
- 禮樂制度實踐
5. 曆史影響
該律制标志着中國古代管律研究的重大突破,其管口校正數計算公式為:
$$
L = frac{90}{2^{(n/12)}}
$$
(L為管長,n為半音數),這一成就直到19世紀末才被西方聲學界重新發現。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音律計算原理或具體考古發現,可查閱《晉書·律曆志》原始文獻或相關音樂考古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笛律》這個詞的意思
笛律(dí lǜ)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吹奏笛子時所遵循的樂理、音律和演奏技巧。在音樂界中,笛律也可泛指笛子的演奏規範和技巧。這個詞用來描述笛子的音樂性質和表達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笛律》這個詞可以拆分成2個部首。其中,“筆”(bǐ)是表示“筆畫”的部首,意味着與書寫相關;而“卩”( jié)是另一個表示“印章”的部首,表示與印記、規範相關的意思。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
《笛律》一詞源于古代漢字。在繁體字中,“笛”(d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而“律”(lǜ)的繁體寫法為“律”;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笛”和“律”都保持與現代一緻的形狀。
例句
1. 他精通笛律,能夠演奏各種風格的音樂。
2. 在樂團中,她是一位擅長理解和運用笛律的演奏家。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笛子、吹奏、音樂、樂器、演奏。
近義詞:笛法、吹奏技巧、樂理。
反義詞:破音、音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