鲠峭的意思、鲠峭的詳細解釋
鲠峭的解釋
剛正峭直,正直嚴峻。《新唐書·卓行傳贊》:“ 德秀 ( 元德秀 )以德, 城 ( 陽城 )以鯁峭, 圖 知命,其志凜凜與秋霜争嚴,真丈夫哉!”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六月》:“ 靖康 間號開言路,遇有議論鯁峭者輒加遠竄,其實所以塞之也。” 宋 葉適 《故吏部侍郎劉公墓志銘》:“臨事鯁峭,除民疾痛,剛果立發,必達其志而後已。”
骾峭:剛直嚴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賈奉雉》:“ 賈 為人骾峭,不避權貴。”
詞語分解
- 鲠的解釋 鲠 (鯁) ě 魚骨: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魚骨卡在嗓子裡。 直:骨鲠。鲠直(同“梗直”、“耿直”)。鲠言。 筆畫數:; 部首:魚; 筆順編號:
- 峭的解釋 峭 à 山又高又陡:陡峭。峭壁。峻峭。峭立。峭麗(.陡峭而多姿;.文辭遒勁華美)。峭拔。 形容嚴峻:峭寒。峭急。峭勁。峭厲。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鲠峭”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ěng qiào,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格或言行,具體解釋如下:
釋義與結構分析
-
基本含義
指剛正峭直、正直嚴峻 的性格或作風,常用于描述人堅守原則、不妥協的态度。
- “鲠”:本義為魚骨,引申為“正直、直言不諱”(如“如鲠在喉”)。
- “峭”:原指山勢陡峭,比喻性格嚴厲、剛直(如“峭直”)。
-
語境與用法
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中,強調人物品格的堅毅與道德操守的嚴正。例如:
《新唐書·卓行傳贊》提到:“城(陽城)以鲠峭……其志凜凜與秋霜争嚴。”
文獻例證
- 宋代文獻:
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用“議論鲠峭”形容谏臣言辭正直犀利。
葉適《劉公墓志銘》則以“臨事鲠峭”贊揚官員處理事務時的剛直果斷。
相關成語
“鲠峭”融合了“鲠”的正直與“峭”的嚴厲,多用于褒義,形容人品格剛毅、行事嚴正。如需更多例證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新唐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鲠峭(gěng qiào)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事物或氣候的寒冷和嚴峻。下面是關于鲠峭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鲠(魚部,8畫)+ 峭(山部,10畫)= 鲠峭
來源:
鲠峭的“鲠”是從“艽”(jiao)聲,意思是刺魚喉,引申為喉嚨中間被魚骨所阻塞。而“峭”則表示山勢險峻。合在一起,“鲠峭”形容的是山勢險峻,寒冷刺骨的氣候。
繁體:
鯁峭
古時候漢字寫法:
鯁嶠
例句:
- 冬天的北方地區非常鲠峭,氣溫驟降,寒風刺骨。
- 寒冷的風使山峰顯得更加鲠峭。
組詞:
峭壁、峭拔、峭立、鲠狀、骨鲠在喉
近義詞:
險峻、寒冷、嚴寒、刺骨
反義詞:
和煦、溫暖、溫和、宜人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