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鲠峭的意思、鲠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鲠峭的解釋

剛正峭直,正直嚴峻。《新唐書·卓行傳贊》:“ 德秀 ( 元德秀 )以德, 城 ( 陽城 )以鯁峭, 圖 知命,其志凜凜與秋霜争嚴,真丈夫哉!”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六月》:“ 靖康 間號開言路,遇有議論鯁峭者輒加遠竄,其實所以塞之也。” 宋 葉適 《故吏部侍郎劉公墓志銘》:“臨事鯁峭,除民疾痛,剛果立發,必達其志而後已。”

骾峭:剛直嚴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賈奉雉》:“ 賈 為人骾峭,不避權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鲠峭是漢語中一個形容人或事物性格、形态的詞彙,具有“剛直不阿”與“陡峭挺拔”的雙重含義,主要用于書面語或文學語境。其釋義及來源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形容性格剛直不屈

    指人秉性正直、不隨波逐流,如山峰般堅定不可動搖。

    例證:

    《世說新語·賞譽》:“王右軍(王羲之)道劉真長(劉惔)‘标雲柯而不扶疏’。” 南朝梁·劉孝标注:“謂其鲠峭 不附會也。”

    (意為王羲之評價劉惔如高樹獨立,不攀附權貴,性格剛直。)

    來源:劉義慶《世說新語》(中華書局校注本)。

  2. 形容山勢陡峻

    引申為山岩、地勢高聳險峻,形态陡直。

    例證:

    宋·李昉《太平廣記·山類》引《述異記》:“劍閣鲠峭 千丈,下瞰滄溟。”

    來源:李昉《太平廣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二、古籍注疏


三、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書面雅語,常見于曆史文學、人物評述及山水詩文。當代使用可結合“風骨”“峻節”等詞,增強文韻(例:“先生之風,鲠峭如松”)。

參見:

《漢語大詞典》“鲠峭”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鲠峭”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ěng qiào,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格或言行,具體解釋如下:


釋義與結構分析

  1. 基本含義
    指剛正峭直、正直嚴峻 的性格或作風,常用于描述人堅守原則、不妥協的态度。

    • “鲠”:本義為魚骨,引申為“正直、直言不諱”(如“如鲠在喉”)。
    • “峭”:原指山勢陡峭,比喻性格嚴厲、剛直(如“峭直”)。
  2. 語境與用法
    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中,強調人物品格的堅毅與道德操守的嚴正。例如:

    《新唐書·卓行傳贊》提到:“城(陽城)以鲠峭……其志凜凜與秋霜争嚴。”


文獻例證


相關成語


“鲠峭”融合了“鲠”的正直與“峭”的嚴厲,多用于褒義,形容人品格剛毅、行事嚴正。如需更多例證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新唐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八桂薄譴贲育之勇變異冰炭不同器鬓髯逼殺不上不下硩采尺土刍泥颠颠倒倒東壁餘光兜頭發省奉賀剛體狗碰頭沽保唃唃函大黑氓合酪河曲鳥黃祚禍從天降江東三虎江色講山簡逸積習相沿快心暌攜勞方買複牛步化女夫慶門窮途潦倒趨進忍順茹黃山怪摻袂射利石擔侍執碩儒踏高蹻踏雲田捐筒糉推辭屠者魍魉屋下架屋嫺靡憲批狹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