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訴狀的意思、訴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訴狀的解釋

[plaint of the court] 起訴書的舊稱

詳細解釋

訴訟事件的書狀。即狀子。《宋書·竟陵王誕傳》:“又獲 吳郡 民 劉成 、 豫章 民 陳談之 、 建康 民 陳文紹 等并如訴狀,則姦情猜志,歲月增積。” 宋 劉安世 《論章惇強買朱迎等田産事》九:“臣等伏見監司郡守以下,不受 朱迎 訴狀,并行責降令丞。”《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訟師,就自己寫了一紙訴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訴狀(sù zhuà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法律内涵的詞彙,指訴訟當事人向法院提交的、載明訴訟請求、事實與理由的正式書面文件。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構成

  1. “訴”:

    本義為“控告、陳述”,《說文解字》釋為“告也”,引申為向司法機關提出權益主張的行為。

  2. “狀”:

    指文書、文件格式,《玉篇》注“書狀也”,特指格式化的正式文書。

    二字組合體現“以書面形式提出控告”的本質。

二、法律定義

依據現行法律實踐,訴狀是原告啟動訴訟程式的法定文書,需包含:

三、曆史演變

古代稱“詞狀”或“狀子”,如《唐律疏議》載“凡訴訟,必先具狀”,表明其作為司法程式的起點地位。現代訴狀格式經規範化,更強調邏輯性與法律適用性。

四、權威文獻佐證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訴狀為“起訴的法律文書”,突出其法定文書屬性。

  2. 《法學大辭典》:

    明确訴狀需具備“形式要件”與“實質要件”,否則法院不予受理。

五、使用場景

常見于民事、行政訴訟,刑事自訴案件亦需提交自訴狀。例如離婚、債務糾紛等案件中,訴狀是主張分割財産或追償欠款的關鍵載體。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訴狀是法律程式中當事人向法院提交的正式書面文件,用于提出訴訟請求并陳述相關事實和理由。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作用

訴狀是公民或法人因合法權益受侵害時,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文書。其核心作用包括:

  1. 闡明訴求:明确原告的訴訟請求(如賠償、履行義務等);
  2. 陳述依據:提供案件事實、證據及法律依據;
  3. 啟動訴訟程式:作為法院受理案件的基礎文件。

二、主要内容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訴狀需包含以下要素:

  1. 當事人信息:原/被告的姓名、性别、聯繫方式等(法人需注明名稱、地址);
  2. 訴訟請求:具體主張(如賠償金額、行為要求);
  3. 事實與理由:糾紛經過及法律依據;
  4. 證據清單:證據名稱、來源及證人信息。

三、分類與特點

訴狀按案件性質分為三類:

其特點包括法律專業性(需符合法定格式)、事實明确性(需具體描述争議焦點)以及程式必要性(立案必備文件)。

四、曆史與示例

“訴狀”一詞最早見于《宋書·竟陵王誕傳》,古代稱為“狀子”。現代訴狀需嚴格遵循法律規範,例如債務糾紛訴狀需明确債權債務關系及還款請求。

提示:如需實際撰寫,建議參考法院提供的模闆或咨詢專業律師以确保合法性。

别人正在浏覽...

邊遊閟幄補寫抄沒赪然澄序抽稅儲躬绌塞從風而靡從是道謀風兵草甲風利俸廪高分子羹食拱聖狗瞌睡魚鞲緤館遞過防寒火畫革槐衢黃眉翁昏昏噩噩家常話孑然一身節叙羁離窘相急世慨念賫子爛腐靈鑒磷脂落膽麻亂腼顔難過内醪排兒青春期清聞戎馬倉皇首倡束筍庶衍綏邊鎖窗鎖谏湯水外誘完妥韋杜五節謝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