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礵的意思、砒礵的詳細解釋
砒礵的解釋
見“ 砒6*霜 ”。
詞語分解
- 砒的解釋 砒 ī 〔砒6*霜〕無機化合物,是不純的***************,白色粉末,有時略帶黃色或紅色,劇毒,可制殺蟲劑,亦稱“白6*砒”、“紅砒”、“信石”、“紅礬”。 化學元素“砷”的舊稱。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 礵的解釋 礵 ā 〔砒( ?)礵〕同“砒6*霜”,白色粉末,一種毒藥。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砒礵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砒礵”是“砒霜”的異體寫法,指一種含砷的劇毒化合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pī shuāng
- 化學組成:不純的三氧化二砷(As₂O₃),外觀為白色粉末,可能因雜質呈黃色或紅色。
- 毒性:劇毒,微量即可緻命,曆史上曾用于殺蟲劑或藥物(需嚴格控制劑量)。
相關說明
- 名稱演變:“砒”是化學元素“砷”的舊稱,“礵”為形聲字,與“霜”同音,組合後強調其粉末狀特性。
- 用途:過去用于滅鼠、殺蟲及中藥(如治療梅毒),但因毒性極強,現代已嚴格限制使用。
- 來源:主要從含砷礦石(如砷黃鐵礦)中提取,或作為金、銀等金屬冶煉的副産品。
注意事項
使用或接觸砒霜需高度謹慎,避免誤食或吸入。現代醫學中,砷化合物在特定癌症治療中有研究應用,但需專業指導。
網絡擴展解釋二
砒礵
砒礵(pī bǎ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康熙字典》收錄,意為砒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砒礵的拆分部首是石字旁,表示與石有關,筆畫數為13。
來源
砒礵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記載來自《紅樓夢》第六十五回:“隻見壇内有一砒。“砒礵”二字,打上金錢印兒來,老爺即過手看了一看,說道:‘這是何物?’”
繁體
砒礵的繁體字為「砒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砒礵的字形可能和現代稍有差異,但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沒有詳細的記載。
例句
他分析了砒礵的成分和特性。
組詞
砒礵石、砒礵粉、砒礵毒
近義詞
砒石、白砒、砒霜
反義詞
安全、無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