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桐爨的意思、桐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桐爨的解釋

語本《後漢書·蔡邕傳》:“ 吳 人有燒桐以爨者, 邕 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後因以“桐爨”喻良材被毀或大材小用。爨,燒火做飯。 宋 陸遊 《雜言示子聿》詩:“福莫大於不材之木,禍莫慘於自躍之金。鶴生於野兮,何有於軒?桐爨則已兮,豈慕為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桐爨"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字義與古代文獻用例進行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桐:指梧桐樹(學名:Firmiana simplex),古稱優質木材,常用于制琴、建築或燃料。《說文解字》載:“桐,榮也”,強調其生長特性。
  2. 爨:本義為燒火做飯,引申為竈台或焚燒。《廣雅·釋言》釋:“爨,炊也”,甲骨文字形如雙手持薪于竈上。

二、詞彙本義與引申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釋“桐爨”為“燒梧桐為炊”,引《後漢書》典故,強調其文化隱喻。

  2.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

    在“爨”字條目下注“桐爨”用例,歸入“典故類”詞彙。

四、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今已罕用,僅見于:


主要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2. 張揖《廣雅》(上海古籍出版社《廣雅疏證》)
  3. 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庾信《庾子山集注》(中華書局)
  5.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6.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

(注:因古籍原文無網絡鍊接,标注紙質權威版本信息以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桐爨”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詞源典故
    該詞出自《後漢書·蔡邕傳》。記載東漢蔡邕(蔡文姬之父)偶遇吳人燒桐木做飯,他通過木材燃燒的聲音辨識出桐木材質優良,遂将其制成琴,因琴尾殘留焦痕,得名“焦尾琴”。此故事成為“桐爨”的出處。

  2. 本義與引申義

    • 字面本義:指焚燒桐木用于炊爨(燒火做飯)。
    • 比喻義:引申為“良材被毀”或“大材小用”,表達對人才或資源未被合理利用的惋惜。
  3. 文學化用
    宋代文人常在詩詞中使用此典,例如:

    • 陸遊《雜言示子聿》中“桐爨則已兮豈慕為琴”,暗喻對自身境遇的感慨。
    • 陳師道《何複教授以事待理》以“焦桐爨下聲”呼應典故。
  4. 現代應用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強調對珍貴事物被誤用的批判,或暗含懷才不遇的喟歎,如“桐爨之憾”。

“桐爨”通過曆史故事和文學延伸,承載了對資源浪費與人才埋沒的深刻隱喻,是漢語中兼具典故性與批判性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桉牍敗将巴睖抱角牀繃杠碧澱子常生子崇寵沖激玉錯金銀呆闆打牙配嘴電話亭芬蘭人丐命甘限文書缟服根據槃互根業公廉過時黃花還令黑經砉劃豁蕩呼噪葭管匠宰金斧救時厲俗可是麼緑鬓朱顔離恨天門衞囊籠南嶺泥涅阡阡汽化熱棄甲丢盔傾輸三刀夢申徹衰闇衰俗雙雙稅産疏虞天淵之隔痛定媮息脫劍突兀森郁蛙鳴蟬噪萬向節,萬向接頭危榭文榱問天買卦五材香雲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