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上露珠。 明 王世貞 《玉虛宮》詩:“薜網雲常掛,松珠露不消。”
“松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解釋可綜合如下:
基本含義
“松珠”指松樹上的露珠,即清晨或雨後凝結在松針上的水滴。拼音為sōng zhū(注音:ㄙㄨㄥ ㄓㄨ)。
出處與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詩人王世貞的《玉虛宮》詩句:“薜網雲常挂,松珠露不消。” 詩中用“松珠”形容松葉上的露珠晶瑩不散,具有文學意象。
字義分解
“松珠”是古典文學中用于描繪松間露水的詩意表達,兼具自然觀察與文雅修辭。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可參考《玉虛宮》全文。
松珠是指松樹結出的像珠子一樣的果實,也稱為松子。
松珠的部首是木,總共由8個筆畫組成。
松珠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松樹作為一種常見的樹木,在古代就有人們吃松子的習慣。因此,松珠一詞就用來形容松樹結出的果實。
繁體字“鬆珠”也是表示松珠的意思。
在古代,松珠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的寫法是“松株”,表示松樹的果實。
1. 我在森林裡拾到了一顆鬆珠,味道非常好。
2. 松珠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零食,可以幫助增強記憶力。
松樹、松林、松果、松籽等。
松子、松子仁。
橡子、栗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