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送奉獻。餽,通“ 饋 ”。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八:“ 薛嗣昌 善交中貴人,每有餽獻,常備四副,如錦椅背坐子之類,必以四十副為率。”
“餽獻”是“饋獻”的異體寫法,二者含義相同,屬于古代漢語中的通假字用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祭祀獻食
指古代祭祀禮儀中進獻熟食的行為,屬于周代禮制的重要環節。如《周禮·春官·司尊彜》記載:“其饋獻用兩壺尊,皆有罍”,鄭玄注解釋為祭祀時進獻熟食和豆籩(盛放祭品的竹器)。
奉送禮物
泛指贈送財物的行為,多用于正式或貴重場合。例如:
二、延伸用法
3.通假關系
“餽”與“饋”通假,故“餽獻”等同于“饋獻”。宋代朱弁《曲洧舊聞》中描述官員薛嗣昌“每有餽獻,常備四副”,即用此義。
三、語境特點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叙述,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研究禮制、曆史的文本中。其近義詞包括“饋贈”“進獻”等,但“饋獻”更強調禮儀規範或正式場合的贈送行為。
《餽獻》(kuì xiàn)是一個常用于文史學、飲食文化等領域的詞語,代表向人或神佛獻上供品或食物的意思。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餽」和「獻」。
「餽」字在傳統的部首拆分中,部首為「食」,表示與食物或飲食相關。它一共由16個筆畫組成。
「獻」字在傳統的部首拆分中,部首為「犬」,表示與犬或動物相關。它一共由12個筆畫組成。
「餽獻」的繁體寫法為「饋獻」。
在古代,「餽獻」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這些變體包括「餽獻」、「簣獻」等。
1. 他們在廟宇裡供奉了一大盤美味的餽獻。
2. 每逢節日,家人會齊聚一堂,共同準備餽獻。
組詞:餽品、獻祭、獻上、獻身
近義詞:供奉、祭獻、進貢
反義詞:索取、占有、竊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