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癈疾的意思、癈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癈疾的解釋

(1).廢疾;殘疾。謂肢體、器官或其功能有嚴重缺陷。《周禮·地官·族師》:“辨其貴賤老幼癈疾可任者。” 賈公彥 疏:“癈疾,謂癈於人事疾病,若今癃不可事者也。” 唐 韓愈 《原道》:“鰥寡孤獨癈疾者有養也。”《資治通鑒·齊明帝建武元年》:“時上長子 晉安王 寳義 有癈疾。” 胡三省 注:“痼疾不可復用為癈疾。” 清 唐孫華 《恕堂再次前韻見贈複次韻答之》:“詩家癈疾不可起,借君妙手加攻砭。”

(2).指殘疾的人。《元典章·刑部三·不睦》:“ 羅二 左手腕骨斷,已成癈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癈疾(現規範寫作“廢疾”)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身體機能嚴重缺損或喪失的疾病,特指導緻肢體殘障、喪失勞動能力的病症。古代文獻中多指聾、啞、盲、肢體殘疾等無法治愈的終身疾患。例如:

《周禮·地官·大司徒》載:“以保息六養萬民……五曰寬疾”,鄭玄注:“寬疾,若今癈疾不可事者,舍之。”

二、詞源與字形演變

三、古代醫學界定

傳統醫學将“廢疾”歸類為不可逆的嚴重殘疾:

  1. 肢體殘障:如足不能行、手不能持。
  2. 感官功能喪失:如目盲、耳聾、喑啞(《黃帝内經·素問》稱“五勞所傷”)。
  3. 精神痼疾:部分文獻包含癫狂等神志病症(《諸病源候論》)。

四、現代法律定義

當代法律延用“廢疾”概念,但歸類更細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将殘疾分為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精神、多重殘疾七類,與“廢疾”内涵高度重合。

五、相關概念辨析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廢疾:謂有殘疾而不能作事。”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廢疾:殘疾。”
  3. 《周禮注疏》(鄭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中國法制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癈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1. 指肢體或器官的嚴重殘疾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地官·族師》,其中提到“辨其貴賤老幼癈疾可任者”,東漢學者賈公彥注解為“癈疾,謂癈於人事疾病,若今癃不可事者也”,即因身體缺陷無法從事勞動的人。唐代韓愈在《原道》中亦提到“鰥寡孤獨癈疾者有養也”,強調對這類群體的關懷。

  2. 代指殘疾之人
    如《元典章·刑部三·不睦》記載“羅二左手腕骨斷,已成癈疾”,此處直接以“癈疾”描述肢體殘疾的狀态。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自古代文獻用例及訓诂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百尺比肩隨踵不知所出操之過激腸套疊辰象陳叙畜妻養子單産道養大猷甸徒飯來開口腐穢伏雞傅師服務器輔邑甘味高着眼工作間古樓子火春鲛龍角試接着急鼓褧裳集愆簿極誅考言攬客累七棱線六一泥龍虎賣方市場廟室冥絶缪丑年末怒號俳語叛衍平地木淇洹清軌秋标驅侵人徒贍遺勝談襹襹書面語蕣華說白道緑頌贊聽命蝦姑翔麟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