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箱奩 ”。鏡匣。《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箱簾六七十,緑碧青絲繩。” 明 程岫 《故婦歎》詩:“妾心如箱奩,内好難自陳。”
“箱簾”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鏡匣/梳妝匣
指古代盛放梳妝用具或首飾的匣子,常見于文學作品。例如《樂府詩集·焦仲卿妻》中提到的“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描述女子嫁妝中多個裝飾精美的梳妝匣。
詞源與變體
亦寫作“箱奁”,如明代程岫《故婦歎》中“妾心如箱奁”,以匣子比喻内心情感。
部分資料提到“箱簾”作為成語,比喻“以次充好”,源自古代用空心箱子僞裝成實心簾子的騙術。但這一用法較為罕見,且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箱簾》指的是一種用于裝飾和遮擋室内窗戶的簾子。它通常由布料或其他材料制成,用來控制光線的進入和隱私保護。
《箱簾》由兩個部首組成:「⽥」(田)和「巾」。部首「⽥」表示⼏個農田,「巾」表示頭巾。
箱簾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人們通常用布簾來遮擋窗戶,并把它們裝在一種類似箱子的結構裡,以便方便使用和收納。因此,這種窗簾就被稱為「箱簾」。繁體字「箱簾」同樣為「箱簾」。
在古時候,「箱簾」的漢字寫作「籃簾」。這是因為早期的窗簾多用竹篾或草編制成。
1. 我家窗前挂着一幅美麗的箱簾。
2. 她用繡花的箱簾巧妙地裝飾了客廳。
1. 窗簾
2. 帷幕
3. 遮光布
4. 遮擋簾
1. 窗簾
2. 帷幕
1. 光線外透簾
2. 透光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