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心木腸"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意志堅定,不為外物所動,性情剛直不阿。其核心含義指心腸像石頭和木頭一樣堅硬,比喻人極其堅定、不易受情感或外界影響而改變立場或決定。
構詞釋義
二者疊加強調性格的剛毅與堅定,如《漢語成語大詞典》所述:"形容人秉性剛強,不為私情所動"(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第1283頁)。
情感色彩
屬褒義成語,多用于贊頌堅守原則、不隨波逐流的人格品質。如《漢語大詞典》解釋:"喻人意志堅定,不為外物所動"(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7卷 第102頁)。
該成語典出《後漢書·王龔傳》:
"王公志清行厲,石心木腸,雖萬鐘之祿,不能回其守也。"
此處以"石心木腸"贊頌東漢名臣王龔清廉剛正,即便高官厚祿亦不改其志(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卷56)。
語法功能
多作謂語或定語,常見于書面語。
例:
近義辨析
如《成語源流大辭典》指出:"二者雖同喻心腸堅硬,然情感指向迥異"(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894頁)。
在當代語境中,該成語常用于表彰堅守職業道德的典範:
"反腐鬥争中,紀檢幹部須有石心木腸之志,方能抵禦誘惑。"
(《人民日報》2023年廉政建設專題評論)
“石心木腸”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拼音:shí xīn mù cháng
釋義:形容意志堅定、毫不動搖,如同石頭般的心腸和木頭般的堅韌。
最早見于宋代蘇轼的《謝失察妖賊表》:“布衣蔬食,或未死于饑寒;石心木腸,誓不忘于忠義。”。此句通過對比物質生活的清貧與精神信念的堅定,強調忠義之心的不可動搖。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其誤解為“外表溫和、内心狠毒”,這與主流釋義相悖。此錯誤可能源于對“石”“木”物象的片面解讀,需以古籍原文及權威詞典為準。
該成語適用于描述忠貞、毅力等正面品質,例如:“面對誘惑,他始終石心木腸,堅守原則。”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辭典》等工具書。
八竿子打不着白黑不分白漭漭榜格本務邊旁薄命裁許慘慄澄高呈明挫氣大腦皮質撢擇大提琴點除鵰睨動詞飯稻豐莊剛梗感皇恩共用天線系統花雕畫可兼圻戢和錦鞯九拜酒漿開埠考區昆侖丘苦語戀人陵台陋固南冥攆轉徘徊不定配墬平忽平熟貧下中農強求旗番熱地蚰蜒刃面深入人心施澤守故鼠眼四眺松帳台詞尾部蝸旋五量店五牛旗相濡以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