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海藍的意思、海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海藍的解釋

海水一樣的藍色,湛藍。 劉白羽 《從富拉爾基到齊齊哈爾》:“不知是雲雀還是百靈,它在高空上宛轉飛鳴,可是擡起頭來看時,隻見一片海藍,連個鳥雀的影兒也沒有。”《人民日報》1958.11.8:“年青的海軍戰士,穿着海藍的軍服,披着白色的翻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海藍是漢語中描述海洋色調的複合顔色詞,由"海"與"藍"組合構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像大海在晴朗天氣下呈現的淺藍色,屬于藍綠色系"[來源1]。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天工開物》"海波澄藍"的礦物顔料記載[來源2]。

從色彩學角度分析,《辭海》指出海藍具有色相值在190-210度區間,明度較高而飽和度適中,既包含藍天的通透感,又帶有海水的青綠調性[來源3]。這種介于蔚藍與碧綠之間的過渡色,在繪畫、紡織、設計等領域被廣泛運用,如宋代《營造法式》記載的"海天霞"織物染色工藝[來源4]。

值得注意的是,《漢語顔色詞文化義研究》強調該詞在文學作品中常承載開闊、甯靜的審美意象,如李白"海色明徂徕"詩句,即通過海藍色調構建空間縱深感[來源5]。現代色彩标準體系将海藍确定為潘通15-5215、CMYK(65,15,0,0)的規範參數[來源3]。

網絡擴展解釋

“海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像海水一樣的藍色,湛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海藍”由“海”和“藍”組成,字面指海洋的顔色,形容深邃、清澈的藍色。這種顔色常與廣闊、甯靜的自然景象相關聯,如文學作品中的藍天或湖泊。

二、文學與使用場景

  1. 文學引用
    作家劉白羽在《從富拉爾基到齊齊哈爾》中寫道:“擡起頭來看時,隻見一片海藍”,用“海藍”描繪天空的純淨無瑕。
    《人民日報》也曾用“海藍”描述自然景觀的壯麗。

  2. 應用範圍
    常用于形容海洋、天空或湖泊的顔色,也可比喻寬廣、深邃的意境。例如:“海藍的湖水映照着雪山”。

三、作為人名的寓意

在姓名學中,“海”象征博大與包容,“藍”則引申為廣闊或美玉,組合後寓意胸懷寬廣、才華卓越。

四、總結

“海藍”既是一個直觀的顔色描述詞,也承載着自然之美與文化意蘊。無論是日常表達還是文學創作,它都能傳遞出清新、遼遠的畫面感。

别人正在浏覽...

暗淡便函禅旨稱觞舉壽鋤理彈劍作歌低眉地熱東上輀車梵客鳳笛鳳聲附隸罘罳覆舟之戒高談弘論關取過變國遷箍子黑牡亨饪讧讧潢治緩解瑚琏活饑荒借勢誡語積霤駿駮考征良遇燎眉麗妙廪然木落歸本男拜黏糊排甲衾裳欽玩乞頭善女聲聞神雞童沈潭食案水墨畫吮疽肆睇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投視徒勞無益土龍沐猴脫輹外客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