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散;分离。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谘议》诗:“五载同衣裘,一朝异暌索。” 宋 梅尧臣 《留别汝守王待制仲仪》诗:“邂逅二十年,三遇三暌索。” 宋 崔公度 《金华神记》:“安有数十年暌索,一旦解逅,而遽往者耶!”参见“ 暌孤 ”。
“暌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暌索”指离散、分离,多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或事物之间的分隔状态()。例如南朝梁诗人何逊在《寄江州褚谘议》中写道:“五载同衣裘,一朝异暌索”,表达与友人长久相伴后突然分离的感慨。
“暌孤”一词与“暌索”含义相近,均指向分离状态,但前者更侧重孤独感()。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词背景或历史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暌索(péi suǒ)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描述心灵的忧郁和苦闷,意为心中思念某人而不能团聚。
暌索的拆分部首是心(xīn)和缶(fǒu),由17笔构成。
暌索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齐风·烽火》中,意为因战乱而家人分离,有的人思念家人却不能回去。其繁体写法为懊索。
在古时候,暌索的写法可能是稍有变化的。不同的字典可能会提供不同的古代写法,但基本上都是以心缶组合而成,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困扰。
1. 旅居他乡的他,总是夜晚思念故乡,心中暌索。
2. 分别已久,她对他的思念使他们的心中暌索难解。
伤感、思念、痴狂、孤独、相思
思念、想念、忧郁、哀思、忧伤
团聚、欢聚、欢乐、和睦、轻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