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匮乏,盡絕。 清 劉大櫆 《許遊擊墓志銘》:“朝廷征 噶爾丹 之時,懸軍邊外,督軍者未至,而糧饟匱絶。”
“匮絕”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uì jué,其核心含義為匮乏、盡絕,即資源或物品極度缺乏,甚至完全耗盡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清代劉大櫆《許遊擊墓志銘》中記載:“糧饟匱絶”,描述軍隊因糧草斷絕陷入困境。此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多指物資或必需品完全耗盡。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用例或方言變體,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
匮絕是一個常見的成語,表示極度缺乏或極度貧乏的意思。該詞的部首為匚,共有10個筆畫組成。匮的本義是指盛放物品的箱子或櫃子,絕的本義是斷絕、消失。
匮絕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句話:“然匮困甚,廣頓足食。”這裡的“匮困”指的是極度的貧困。後來,人們将“匮困”簡化成“匮絕”,用來形容物質或精神上的極度貧乏。
匮絕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匱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匮絕的“匮”字曾有多種寫法,常見的有“匚鬼虍”、“匚貴虎”等。而“絕”字則是用“纟王匡”等字旁來表示。
1. 他的生活非常匮絕,經常吃不飽飯,沒有娛樂。
2. 這個地區缺水問題嚴重,水資源匮絕。
匮乏、匮窮、匮困、極度匮乏
匮乏、匮窮、困乏、貧乏
富裕、充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