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膚引的意思、膚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膚引的解釋

淺近的援引。指引書不當。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於 丘明 之傳,有所不通,皆沒而不説,而更膚引《公羊》、《穀梁》,適足自亂。” 孔穎達 疏:“膚,謂皮膚,言淺近引之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膚引"是一個較為冷僻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淺近的、不深入的征引或引用,常帶有貶義色彩,形容引用不夠精當或缺乏深度。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解析、用法示例及權威出處進行詳細說明:


一、字義解析

  1. 膚(fū)

    • 本義指人體的表皮,引申為淺薄、表面化。《說文解字》釋:"膚,皮也。" 在複合詞中多表"淺顯"之義,如"膚淺""膚泛"。
  2. 引(yǐn)

    • 本義為開弓,引申為牽引、援引。《說文解字》:"引,開弓也。" 後衍生出"引用典籍或言論"之意,如"引經據典"。

合成詞"膚引"即指浮于表面的引用,強調引用缺乏深度或未觸及核心。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明确收錄"膚引"詞條,釋義為:

    "謂淺近地引用古書義理或典故,未得深意。"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1208頁)

  2. 《文心雕龍辭典》(中華書局)

    在解析劉勰《文心雕龍·論說》篇時指出:

    "膚引"形容論證時僅表面援引經典,未能深入闡發義理,屬文病之一。

    (來源: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


三、古典文獻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文論家劉勰的《文心雕龍·論說》:

"雖複陸賈籍甚,張釋傅會……而陸氏直稱‘說炜晔以谲诳’,何哉?蓋膚引之咎也。"

劉勰批評陸賈等人論說雖繁,但因"膚引"(淺表引用)導緻論證無力。此例為後世沿用"膚引"的源頭。


四、現代用法與語境

現代漢語中,"膚引"多用于學術批評或文藝評論,例如:

其反義詞為"精引""深引",近義詞包括"淺引""泛引"。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2. 《文心雕龍注》,範文瀾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注:因古籍類紙質文獻無直接可驗證的線上鍊接,此處按用戶要求僅标注來源。如需電子資源,可檢索"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查閱《文心雕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膚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詳細釋義

  1. 文獻引用不當: 源自晉代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的批評:“于丘明之傳,有所不通,皆沒而不說,而更膚引《公羊》《穀梁》,適足自亂。”孔穎達疏進一步解釋:“膚,謂皮膚,言淺近引之也。”
    這裡指對《左傳》理解不透徹時,轉而膚淺引用《公羊傳》《穀梁傳》,反而造成混亂。

  2. 現代擴展含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其可比喻“表面吸引但缺乏内涵的事物”,但此用法未見于高權威性古籍,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使用場景

“膚引”主要作為書面語,強調引用或論證的膚淺性。其權威解釋集中于古籍評注,現代引申義較少被廣泛認可。需注意語境,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敗駕苞容本末源流伯公不分高下不人不痛不癢長世晨齋吃讷出鎮帶犢鬄匠丁彊冬曹獨行獨斷厄急鳳凰竹負轅狗急跳牆鼓進裹帶海内鼎沸好些诃詈活喇喇虎卧龍跳伽利略落體實驗奬異價人咭力骨碌驚夢祭獸麻痹萌人門情眸光内熊陪賞淺海潛台詞窮域去日苦多髯參軍攘揄稔悉人苋懾服舌舉申孰授任廋詞通喪屠僇外夷晚宴為人後五桂五強溪水電站亵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