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斂束的意思、斂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斂束的解釋

(1).猶收縮。 三國 吳 楊泉 《草書賦》:“或斂束而相抱,故婆娑而四垂。”

(2).約束,收斂。 唐 司空圖 《唐故太子太師緻仕盧公神道碑》:“及公至鎮,待之有節, 重美 雖漸斂束,故态未鋤。” 明 唐順之 《萬古齋公傳》:“公為學,以為非有廉隅墻壁不能自植立,於是斂束筋骨,刻意以古人為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斂束(liǎn shù)是漢語複合詞,由“斂”與“束”兩個語素構成,核心含義指收斂、約束言行或身心,強調自我克制與規範。以下是詳細釋義及權威來源參考:


一、基本釋義

  1. 約束言行,檢點自身

    指克制放縱的言行,使符合禮儀規範。如《禮記·内則》提及修身需“斂束其心”,強調内在約束。

    古籍用例:

    《後漢書·窦融傳》:“宜斂束己身,謙遜自持。”

    (意為應約束自身,保持謙遜态度。)

  2. 收斂心神,集中意念

    常見于修養心性的語境,如宋代理學強調“收斂身心,主一無適”(朱熹《朱子語類》)。


二、引申義項

  1. 克制欲望,節制情感

    如清代小說《儒林外史》描述人物“斂束狂态”,指抑制放縱的情緒。

  2. 衣着或姿态莊重整肅

    古漢語中可形容儀容端莊,如“斂束衣冠,肅然起敬”(《漢書·王莽傳》注)。


三、近義辨析


四、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道德修養、行為規範領域。例如:

“領導幹部需斂束私欲,恪守清廉。”(《人民日報》時評)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4.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5. 《禮記》《後漢書》古籍原文(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斂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解釋

  1. 收縮
    指物體或形态向内收緊、縮小的狀态。例如三國吳楊泉《草書賦》中“或斂束而相抱”,形容書法筆勢的收攏。

  2. 約束、收斂
    強調對行為或情感的節制。如唐代司空圖《盧公神道碑》提到“重美雖漸斂束”,指人物性格從放縱逐漸轉為收斂。


二、用法與語境


三、字義延伸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引用,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進一步查證。

别人正在浏覽...

挨挨錯錯白楞鮑方襞方鬓環不成步天層次分明鏟薙沖夷籌募春明門除夕賜胙匆冗大皇颠骨子駧馳歌呼古詩源何滿恒情黃榜黃葛峽黃膩膩既而浄化迥判舉大事墾殖蒙面喪心密樹謀府木牐難忘偏諱敲更蛩蛩钜虛人浮于食山師山思生臣史部適俗受讬説得響熟腔鼠鄉素簡貪水條緒替壞聽治屠刳土俗望其肩項文燕五城禦史司坊效驗邪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