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饧的意思、白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饧的解釋

用米或雜糧加麥芽或谷芽熬成的一種糖。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饧餔》:“煮白餳法:用白芽散糵佳;其成餅者,則不中用。用不渝釜,渝則餳黑。” 明 張鼎思 《琅琊代醉編·白饧》:“昔在 金陵 ,有一任子為鯁所苦,累日不能飲食,忽見賣白餳者,因買食之,頓覺無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白饧”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白饧指一種用米或雜糧(如麥芽、谷芽)熬制而成的糖類食品,質地較軟,顔色偏白。它屬于傳統糖食的一種,常見于古代飲食記載中。

  2. 制作工藝
    根據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白饧需用“白芽散糵”(優質麥芽)熬煮,且強調熬制時需使用未沾染油污的鍋具,否則會導緻糖色發黑。這一工藝說明白饧對原料和器具的潔淨度要求較高。

  3. 曆史文獻關聯
    白饧在古代文獻中常與“饴糖”(麥芽糖)并提,但可能因原料或加工方式不同而呈現白色。其用途包括直接食用、制作糕點或作為藥材輔料。

注意:當前解釋主要基于古籍《齊民要術》的記載,現代已較少使用該詞。若需更權威的考證,建議查閱《齊民要術》原典或相關古代飲食文化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饧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糖”的一種制作方法或糕點的主要成分。現在我們來探讨一下白饧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的詞彙。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白 (bái):表示白色的意思,它的部首是日字旁,它的筆畫數是5。 - 饧 (táng):表示糖的一種制作方法的意思,它的部首是食字旁,它的筆畫數是9。 來源和繁體: 白饧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周禮·天官冢宰》當中。在繁體字中,白饧的寫法為「白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白饧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現代漢字寫法将白饧寫作“白饧”。 例句: 這個餅幹的外層覆蓋着一層薄薄的白饧。 那家糕點店出售的白饧十分受歡迎。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與白饧相關的一些詞彙有: - 白砂糖:也是指糖的一種類型,與白饧有一定的關聯。 - 糖餅:指用糖作為主要成分制作的一種餅幹,也可以與白饧聯繫起來。 對于近義詞和反義詞,由于白饧的特殊性,它的近義詞和反義詞并不常見。 希望以上的解答能對你有所幫助!若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