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錘煉磨砺。語本《書·費誓》:“鍛乃戈矛,礪乃鋒刃。”《舊五代史·晉書·桑維翰傳》:“戈甲雖備,而鍛礪未精。”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遊青陽峽》詩:“中分不肯割 鴻溝 ,鍜礪戈矛期一戰。”
“鍛砺”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通過錘煉和磨砺來提升能力或品質,強調在艱苦過程中實現自我完善。該詞源自《尚書·費誓》中的“鍛乃戈矛,砺乃鋒刃”,原指鍛造兵器時的工藝,後引申為對人的意志或技能的磨練。
詞性結構
應用範圍
常用于描述個人或集體通過長期努力克服困難,例如:“青年需經鍛砺方能成才”,或曆史文獻中形容軍事準備,如《舊五代史》提到“戈甲雖備,而鍛砺未精”。
文學引用
金代詩人段克己在《乙巳清明遊青陽峽》中寫道:“鍛砺戈矛期一戰”,借喻戰鬥前的精心準備。
“鍛砺”既保留古代兵器鍛造的具象含義,又承載精神層面的抽象意義,強調通過主動的艱苦過程實現提升。其權威出處可參考《尚書》及《舊五代史》。
《鍛砺》(duàn lì)是一個具有深刻内涵的詞彙,它既可以作動詞,也可以作名詞。作為動詞,意為經過訓練和磨練以提升自身實力;作為名詞,意為訓練和磨砺的過程。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钅”和“石”,其中“钅”是金屬部首,表示與金屬有關,而“石”則是石頭部首,表示與石頭有關。根據這個信息,我們可以初步了解到《鍛砺》這個詞與金屬和石頭有一定的關系。
《鍛砺》一詞的繁體形式為《鍛礪》,這是指在繁體字中對《鍛砺》這個詞進行了一定的變形。當我們閱讀或寫作繁體字時,可以使用這個形式。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漢字《鍛砺》的更正式形式是“鍛鍊”。雖然寫法有所不同,但其含義以及使用場景與現代漢字相似。
例句:他經過長時間的鍛砺,終于成為了一位頂級運動員。
組詞:鍛煉、砺志、鍛造、磨練等。
近義詞:培養、錘煉、訓練。
反義詞:停滞、頹廢、堕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