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離;分隔。《周書·晉蕩公護傳》:“ 護 與母睽隔多年,一旦聚集,凡所資奉,窮極華盛。” 宋 王安石 《謝徐秘校啟》:“比因幸會,得奉光儀,甫荷眷存之深,遂傷睽隔之遠。”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志隱齋詩》:“何以監國航海,於從亡之 孫忠襄 、 錢忠介 、 馬忠宣 皆曾賜謚,而公獨無之?豈中土睽隔,島上無為疏請者。”
“睽隔”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kuí gé,主要含義為“别離、分隔”,常用于描述因距離、時間或其他原因導緻的人與人之間的分離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睽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相隔遠離,不能相見的意思。該詞的拆分部首是目-阜-隹,共有12個筆畫。其中,目表示眼睛,阜表示高丘,隹表示小鳥。
睽隔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周南·關雎》一文。在這篇文章中,描述了兩個相愛的人因為睽隔而無法相見,以及他們心中的思念之情。
在繁體字中,睽隔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睽隔的漢字寫法也有所變化。在《康熙字典》中,睽隔的字形為「瞀」,字旁為「目」,意為眼光模糊不清。後來,字形轉變為現在的形态。
以下是睽隔的例句:
1. 因為工作上的分配,他們兩人被睽隔在不同的城市。
2. 雖然身在異鄉,但他對家鄉的親人毫不睽隔。
3. 長時間的睽隔導緻他們之間的友誼逐漸疏遠。
與睽隔相關的組詞有:睽違、睽違寡弦、眷念睽隔、相隔萬裡。
近義詞有:難得相見、不期而遇。
反義詞有:親近、相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