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切勵 ”。切磋砥砺。 宋 司馬光 《賢良策問》:“至治之世,耕者讓畔,漁者讓澤。今國家修明禮儀以切勵天下久矣。” 清 吳敏樹 《業師兩先生傳》:“而先兄實攻苦制藝,與先生相切厲。”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録其三事,以與同志相切厲。”
亦作“ 切勵 ”。嚴厲。《後漢書·窦武傳》:“ 武 每數切厲相戒,猶不覺悟,乃上書求退 紹 位。”《晉書·陶侃傳》:“有奉饋者,皆問其所由。若力作所緻,雖微必喜,慰賜參倍;若非理得之,則切厲訶辱,還其所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王恭 始與 王建武 甚有情,後遇 袁悅 之間,遂緻疑隟” 劉孝标 注引《晉安帝紀》:“ 悅 每欲間 恭 ,乃於 王 坐責讓 恭 曰:‘卿何妄生同異,疑誤朝野?’其言切厲。”
“切厲”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詞素拆分和古籍用例兩個角度分析。
參考來源:
“切厲”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及使用特點:
切磋砥砺
指通過互相讨論、激勵來提升自我,常見于學術或品德修養的語境。例如:
言辭嚴厲、刻薄
形容說話尖銳、不留情面,多用于批評或諷刺場景。如《後漢書》記載窦武“切厲相戒”,《晉書》中陶侃對不當所得者“切厲诃辱”。
出處 | 例句 | 含義 |
---|---|---|
《後漢書》 | 武每數切厲相戒 | 嚴厲告誡 |
《晉書》 | 切厲诃辱,還其所饋 | 斥責不當行為 |
章炳麟文章 | 與同志相切厲 | 互相激勵 |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避免混淆褒貶色彩。
白首罷困邦事寶帛邊堠長制朝漢台成仿吾創開川鹽攢射打情罵趣房廊廢然風燈格式駭唬耗損後帝荒墜嫮姱絞接郊舍擊鼓傳花雞鳴狗盜靜治九畹菜軍丁駿邁龛鬖跨度老調淚水遼巢慢條斯理沒收煞耦語丕丕基蒲昌海七留七林青禾窮山惡水若榴聲阻詩床事化食人說鈴死公歲時塌然停解投厝兔兒不吃窠邊草拖船駝脂襪額罔死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