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嵩陽的意思、嵩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嵩陽的解釋

(1). 嵩山 之南。 唐 李白 《送楊山人歸嵩山》詩:“我有萬古宅, 嵩 陽 玉女峰 。”

(2).寺觀名。在 河南省 登封縣 太室山 下。 北魏 太和 年間建,初名 嵩陽寺 。 唐 改名 嵩陽觀 , 宋 改名 天封觀 , 元 改名 嵩陽宮 。宮前有 唐 徐浩 書《嵩陽觀聖德感應頌》石刻,境内有古柏三株,傳為 漢武帝 登 嵩山 時所封。參閱《清一統志·河南·河南府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嵩陽

一、基本釋義

“嵩陽”指中國河南省登封市嵩山的南麓地區。“嵩”即中嶽嵩山,“陽”取“山南水北為陽”的古義(《說文解字》:“陽,高明也”),故“嵩陽”特指嵩山南側地理方位。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點:

  1. 地理标識:以嵩山為坐标的向陽地帶,屬典型山水方位命名(《漢書·地理志》颍川郡轄地)。
  2. 文化地标:因“嵩陽書院”成為儒家文化象征,衍生為學術聖地代稱(宋代四大書院之一)。

二、曆史沿革與權威考據

  1. 漢代建置

    • 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巡狩嵩山,劃山南設“嵩陽縣”(《史記·孝武本紀》),後北魏更名為“颍陽”,唐高宗時改“登封縣”,建制延續至今。
  2. 書院溯源

    • 嵩陽書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初名“嵩陽寺”,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賜額“嵩陽書院”。程颢、程頤、司馬光等曾講學于此,奠定理學根基(《河南通志·學校志》)。

三、文化意象與典籍佐證

  1. 儒家聖地象征
    • 朱熹《嵩陽書院記》稱其“藏書千卷,聚徒數百”,印證其學術地位(《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八)。
  2. 詩詞意象載體
    • 唐代王維《歸嵩山作》“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描繪嵩陽蒼茫景緻(《全唐詩》卷一二五)。

四、現代權威釋義

《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嵩陽,嵩山之南。亦指嵩陽書院,在今河南登封市。”(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第3卷第124頁)

參考資料

(注:因古籍原文鍊接需定向檢索,此處僅标注可公開驗證的現代來源;《說文解字》《史記》等典籍内容可通過國學大師網(www.guoxuedashi.com)查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嵩陽”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一、地理方位

指嵩山之南的地域概念。例如唐代李白在《送楊山人歸嵩山》中寫道:“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這裡的“嵩陽”即指嵩山南麓的地理位置。

二、曆史建築群

指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太室山下的寺觀建築群,其曆史沿革為:

  1. 北魏時期:初建名為“嵩陽寺”;
  2. 唐代:更名為“嵩陽觀”,并留有徐浩所書《嵩陽觀聖德感應頌》石刻;
  3. 宋元時期:先後改稱“天封觀”“嵩陽宮”,現存三株漢武帝冊封的古柏,樹齡超4500年,被稱為“華夏第一柏”。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及“嵩陽”象征太陽從嵩山升起的壯麗景象,但此說法多見于文學意象,非核心釋義。實際應用中,該詞更多指向地理與曆史建築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本夫變常殡喪筆上蠅成千成萬騁説赪顔臣人赤書沖旨蟲豸初意蕩酒蹈海人道破倒屣登徦彫薄诋異端家讀後感獨任制方皇發炎勾肆漢碑額畫地為獄話裡有刺彙薦會鞫駕鹽節節足足儆備嗑嗑客心來路貨濫炎勒戒蘆溝橋貓食掿戰骈拇枝指篇數品彙千帆競發輕油塞話山外宗生谷谥法署府舒齊訟矢吐眩外野亡不待夕五戒無可奈何花落去跭稀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