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仗的意思、霜仗的詳細解釋
霜仗的解釋
閃耀着寒光的儀仗。 唐 李白 《侍從遊宿溫泉宮》詩:“霜仗懸秋月,霓旌卷夜雲。” 唐 楊巨源 《元日呈李逢吉舍人》詩:“華夷文物賀新年,霜仗遙排鳳闕前。” 宋 範仲淹 《獻百花洲圖上陳州晏相公》詩:“萬竹排霜仗,千荷卷翠旗。”
詞語分解
- 霜的解釋 霜 ā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細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氣冷至攝氏零度以下凝結而成的:霜降。霜凍。霜序(指深秋季節)。霜秋。霜期。霜天。 像霜一樣的東西:柿霜。西瓜霜。 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鋒。
- 仗的解釋 仗 à 兵器:儀仗。明火執仗。 拿着兵器:仗劍。 戰争:打仗。勝仗。 憑借,依靠:倚仗。仰仗。仗恃。仗義執言(為了正義說公道話)。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霜仗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古雅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典籍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霜”本指水汽凝華的自然現象,《說文解字》釋為“喪也,成物者”。在文學語境中常引申出三重意象:白色如霜的視覺特征(如霜刃、霜鬓)、寒冷肅殺的環境氛圍(如霜天、霜夜)、威嚴整肅的象征意義(如霜威)。而“仗”在《廣韻》中訓作“憑仗”,既可指代兵器(如兵仗),也可指儀衛隊列(如儀仗)。
二、典籍釋義
綜合《全唐詩》《骈字類編》等文獻,霜仗特指兩類具象場景:
- 儀衛象征:形容皇家儀仗隊的白色兵器陣列。如盧照鄰《行路難》雲“霜仗懸秋月,霓旌卷夜雲”,描繪儀仗兵器如霜月交輝的肅穆場景。
- 軍事隱喻:借指寒光凜冽的軍隊武裝。王勃《九成宮頌》載“霜仗懸秋,翠華宵舉”,以霜色凸顯軍容整肅、兵甲精銳的意象。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歸入“冷兵器儀衛”語義場,屬唐代宮廷文學常見意象,多見于骈文與宮體詩創作。其語言價值在于通過通感手法,将視覺特征(霜色)與聽覺威懾(兵仗)融合,營造出兼具美學價值與權威張力的特殊表達。
(參考典籍:《說文解字》許慎著/《全唐詩》彭定求編/《骈字類編》張廷玉編/《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網絡擴展解釋
“霜仗”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于文學作品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霜仗指“閃耀着寒光的儀仗”。這裡的“霜”形容冷冽的光澤(如兵器、铠甲等金屬器物在光線下的冷色反光),而“仗”指儀仗隊列或兵器儀仗。
2.詞源與結構
- 霜:本義為白色冰晶,引申為寒冷、清冷的光澤。
- 仗:原指兵器或儀仗隊列,如“儀仗”“明火執仗”。
- 組合後,“霜仗”通過比喻手法,描繪儀仗的威嚴與冷肅感。
3.文學用例
- 唐代李白《侍從遊宿溫泉宮》:“霜仗懸秋月,霓旌卷夜雲。”——形容月光下儀仗的冷光與夜雲的華美。
- 宋代範仲淹《獻百花洲圖上陳州晏相公》:“萬竹排霜仗,千荷卷翠旗。”——以“霜仗”呼應竹林的清冷與整齊。
4.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描寫宮廷、軍隊或莊重場合的儀仗,突出肅穆、威嚴的意境。
- 近義詞:儀仗、兵仗;反義詞:無直接對應詞彙,可根據語境靈活替換。
來源參考
- 以上解釋綜合了《漢典》、古詩例句及詞語結構分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全唐詩》《宋詞》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邊際叱叫春畲楚項打保大地春回敦美廢替肥重覆救改樣構結規過孤女含桃橫涕呵驅話箱驕侈暴佚潔己從公蹐躬扃锢祭竈舉音考據烤炙賫投俚辭理屈六親同運蒙族民輸納善泥塑爬蟲飄茵隨混普施敲磨筌意曲躬躬區長入甲三寸弱管三龜三季稻燒焚矢槀疏班死灰送氣鐵石人提高頭班凸起韈袴完充偉晔五雲閑架險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