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驢的意思、跛驢的詳細解釋
跛驢的解釋
瘸腿的驢子。常比喻平庸驽鈍的人。 晉 葛洪 《<抱樸子内篇>序》:“欲戢勁翮於鷦鷯之羣,藏逸跡於跛驢之伍。” 唐 柳宗元 《答問》:“且夫白羲騄耳之得康莊也,逐奔星,先飄風,而跛驢不出泥滓。” 章炳麟 《五無論》:“嗚呼!人生之智無涯,而事為空間、時間所限,今日欲飛躍以至五無,未可得也,還以隨順有邊為初階,所謂跛驢之行。夫欲不為跛驢而不得者,此人類所以愈可哀也!”
詞語分解
- 跛的解釋 跛 ǒ 腿或腳有病,走路時身體不平衡,瘸:跛腳。跛子。跛行。跛鼈千裡(喻本身條件再差,隻要不懈努力,終能獲得成功)。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驢的解釋 驢 (驢) ǘ 哺乳動物,像馬,比馬小,能馱東西、拉車、耕田、供人騎乘:驢騾。驢皮膠(亦稱“阿膠”)。驢皮影。驢唇不對馬嘴。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跛驢”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字面與比喻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
字面含義
指瘸腿的驢子()。其中,“跛”表示腿腳有殘疾、行動不便,“驢”則指代驢這種動物,常被視為驽鈍或平凡的象征。
-
比喻意義
常用于形容平庸驽鈍、能力不足的人或事物()。例如:
- 晉代葛洪在《抱樸子内篇》中以“跛驢之伍”比喻藏匿才智于平庸群體中;
- 唐代柳宗元用“跛驢不出泥滓”對比駿馬與驽鈍者的差距;
- 近代章炳麟則借此諷刺固守局限的思維()。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或自嘲,強調缺陷或資質不足,如形容某人“如跛驢般難成大器”。近義詞包括“驽馬”“庸才”,反義詞則為“千裡馬”“英才”等()。
-
文化背景
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象征固執與愚笨,“跛驢”進一步強化了負面形象,凸顯行動與能力的雙重局限()。
該成語通過具體意象傳遞對平庸或缺陷的批判,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貶義或自謙的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跛驢》這個詞表示一種行動不便或腿部受傷的驢。我們來拆分一下這個詞:
部首:馬(驢都屬于馬科動物)
筆畫:共9畫(跛4畫,驢5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由形聲字組成。在繁體中,它的寫法是「跛驢」。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跛驢」作為一個常用詞,它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一些例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個詞的用法:
1. 他的驢腳受傷了,成了一隻跛驢。
2. 這匹跛驢在走路時一瘸一拐的。
與「跛驢」相關的組詞包括「跛腳」、「跛足」等。而與之近義的詞彙有「瘸腿」、「殘疾驢」等,而反義詞可以是「健康的驢」。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