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假谲》:“ 溫公 喪婦。從姑 劉氏 家值亂離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屬公覓婚,公密有自婚意……卻後少日,公報姑雲:‘已覓得婚處,門地粗可,婿身名宦盡不減 嶠 。’因下玉鏡臺一枚,姑大喜。”後因稱訂婚聘禮為“溫家鏡”。《天雨花》第十七回:“今朝願上‘ 溫 家鏡’,望俯賜良緣感大恩。”
“溫家鏡”是一個源自古代文學典故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該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假谲》。故事講述東晉名臣溫峤在喪妻後,受托為表妹尋婿,卻暗中以玉鏡台為聘禮自薦為婿。後“溫家鏡”成為訂婚聘禮的代稱,尤其指含蓄或帶有巧妙安排的婚姻約定。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家庭和睦的象征”,但此說法缺乏直接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誤讀。主流考據仍以《世說新語》的婚聘典故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世說新語》原文或相關曆史注解。
《溫家鏡》是一個概念詞語,其意思是指溫暖的家庭和家人之間的溫馨氛圍。這個詞彙常被用來形容家庭關系和家人之間的溫暖感情。
《溫家鏡》這個詞可以從中文漢字的字形結構分解成三個部分:
- 溫(wēn):包含了部首“氵”(三點水),共計7個筆畫。
- 家(jiā):包含了部首“宀”(寶蓋頭),共計10個筆畫。
- 鏡(jìng):包含了部首“鏡”(金字旁),共計17個筆畫。
《溫家鏡》一詞最早出現于中國古代的文獻作品中,例如唐代文學家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中就有“臨分紅葉溫家鏡”一詩句。這個詞彙隨後被廣泛引用和傳承,成為了表達家庭溫暖的形象化的說法。
《溫家鏡》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溫家鏡」。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溫家鏡」這個詞也有一些變化。例如,在秦漢時期的古文字形式中,「溫」的寫法為「溫」,「家」的寫法為「傢」,「鏡」的寫法為「鏡」。這些古代字形的字義與現代漢字相同,隻不過在字形上有些不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溫家鏡》這個詞的例句:
- 這個家庭充滿了溫家鏡的氛圍,讓人感到無比溫暖。
- 她的笑容如同溫家鏡一般,給予了我溫暖和安慰。
與《溫家鏡》相關的組詞有:
- 溫情:指溫暖的情感、關懷。
- 家庭:指一個由父母與子女組成的生活單位。
- 鏡子:指用來反射光線并形成像的物體。
與《溫家鏡》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 溫暖:指舒適、和諧的氛圍。
- 暖意:指令人感到溫暖、愉悅的感覺。
與《溫家鏡》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 寒冷:指氣候或環境的溫度低,缺少溫暖。
- 遺憾:指對一件事或情況感到失望、悲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