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台的意思、下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台的解釋

(1) [step down from the stage or platform]∶從舞台或講台上下來

(2) [fall out of power]∶指卸去公職

(3) [get out of a predicament or an embarrassing situation]∶比喻擺脫困難尴尬的境地——多用于否定式

(4) [fall]∶喪失職位,尤指因國會的反對票而喪失職位

政府下台了

詳細解釋

(1).從舞台上下來。 沙汀 《丁跛公》:“幾乎隻有他,還依舊住在一排長五間的破瓦屋裡面,窮得來和下台後的木偶一樣。”

(2).比喻卸去職位。 清 錢泳 《履園叢話·報應·德報》:“官場如戲場,一朝下臺,皆非我有,不若不官之為美也。” 魯迅 《僞自由書·‘有名無實’的反駁》:“将軍是一個人,而不抵抗是一種主義,人可以下台,主義卻可以仍舊留在台上的。”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一:“ 郭全海 一下台, 張富英 就當上了主任。”

(3).比喻擺脫為難、窘迫的困境。 ********* 《民族主義》第四講:“他受了我這一番反駁,就怒不可遏……兩人面面相對,許久不能下台。” 巴金 《秋》八:“‘好了罷。’ 淑華 笑嘻嘻地望着 琴 說:‘ 琴姐 ,我給你一個面子,你好下台。’”

(4).了結;收場。 張天翼 《包氏父子》:“嗳,你想想。 陳三 這二十塊我做了保,現在還沒下台哩。我再也不幹這呆事了。” 沙汀 《在祠堂裡》:“‘我說會冷下台吧!’ 肉電報 目送着他們說,有點感覺不滿。”


(1).官名。指司空。 漢 蔡邕 《太傅文恭侯胡公碑》:“和神人於宗伯,理水土於下台。”

(2).星名。《晉書·天文志上》:“東二星曰下台,為司祿,主兵,所以昭德塞違也。”《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唐 賈公彥 疏引 武陵太守 《星傳》:“下台司祿為司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下台”是現代漢語中具有多義性的複合動詞,其核心語義及引申用法如下:

一、基本字面義 指從高處或表演場所離開的動作狀态,如“演員謝幕後緩步下台”“登山者從觀景台下台時需注意安全”。該詞由“下”(方位移動)與“台”(特定空間載體)構成方位短語的動詞化演變。

二、社會政治引申義 特指公職人員結束職務任期或被迫解除職位,常見于政治語境。例如“内閣成員因政策失誤集體下台”,此用法始見于民國時期政治文獻,體現權力更疊的隱喻表達。

三、交際情境引申義 在口語交際中引申為擺脫尴尬處境的婉轉表述,如“領導當衆批評後,他急忙找借口下台”。此義項體現漢語交際中“空間方位隱喻”的認知特點,通過空間移動映射心理狀态轉變。

四、曆史語義演變 據《說文解字》考釋,“台”本義為觀景建築,唐宋時期衍生出“舞台”“政壇”等抽象含義,使“下台”在明清小說中逐漸産生身份轉換的象征意義,最終形成現代完整語義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下台”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從舞台或講台上走下來。例如:“演員謝幕後下台。”

  2. 引申含義

    • 卸任公職:指官員或政治人物因任期結束、彈劾等原因失去職位。
      例:提到“江宜桦上任後,有19位‘部會首長’下台”。
    • 擺脫困境:多用于否定形式,表示無法從尴尬/困難境地脫身。
      例:“他當衆被揭穿,一時無法下台。”
    • 政權更疊:特指政府因反對票等原因失去執政權。
      例:“政府下台了”。

二、用法特點

三、語境示例

四、補充說明

英文翻譯為“step down”或“fall from power”。需注意,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可能帶有貶義(如被迫離職)或中性色彩(如正常卸任)。

如需更多例句或近義詞擴展,可參考、7、8的詳細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哀郁白棘崩頹本券長垜沉厚寡言川鱗唇三口四刺啦翠翹大紅大綠大資燈心絨東轉西轉放刁煩惱賊服辂鬼吒狼嚎滾轉海土寒蟲貛郎畫翣華鐘蕙質蘭心獲斂虎擲龍挐檢革降戶劫禅紀系拒絕駿異劇黠看街列島令人發指栗惓溜垂買認毛骨媚上邈視目标内河船竅眼凄微卻論取慮阮宗山形石華娥緑式廬石蜜石墨詩衢蜀繡談笑封侯特性五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