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律詩的第一第二兩句。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集句》:“後聞 沉 有集古藳式,分門摘句,先已排定起聯結句,但臨時詠何事,即攢成之耳。”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中秋詩》:“ 姚古芬 五律起聯雲:‘舉頭看明月,把酒問青天。’以 蘇 對 李 ,天造地設。”
“起聯”是古典詩歌(尤其是律詩)中的術語,指律詩的第一、第二兩句,即首聯。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結構位置
起聯是律詩的開頭兩句,通常對仗工整,承擔點明主題、奠定基調或描繪背景的作用。律詩共八句,分為四聯:起聯、颔聯、頸聯、尾聯,其中起聯為全詩之始。
作用與特點
曆史文獻例證
明代郎瑛在《七修類稿》中提到,文人創作時需預先“排定起聯結句”,清代梁紹壬也以具體詩句為例,說明其重要性。
與“對聯”的區别
“起聯”專指律詩的首聯,而“對聯”是獨立的對仗文體,二者不可混淆(參考“聯”的基本含義)。
起聯是一種文學藝術形式,主要指春聯中上聯的第一個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春聯是過年時貼在門上的對聯,其中上聯又被稱為起聯。起聯通常用來表達對新年的祝福和吉祥的寓意。
起聯的拆分部首是“讠”(讠是讓字的偏旁),拆分筆畫是2畫。
起聯這個詞最早見于清代的《《辭海》》,當時的解釋是指春聯上面一行字的第一個字。
起聯在繁體中的寫法是「起聯」。
根據《康熙字典》,起聯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是「㜈」。
1. 春聯起聯寄美好的祝願。
2. 回鄉過年,我親手寫下了這副春聯,起聯是“福”字。
起聯可與其他字組成以下詞語:
1. 起風(表示風開始吹動)
2. 起居(指日常生活、起床和就寝)
3. 擡起(表示将物體舉起或擡起)
起聯的近義詞是“開頭”。
起聯的反義詞是“結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