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周宣王 賢臣 尹吉甫 。又稱 兮伯吉父 。姓 兮 ,名 甲 ,字 伯吉父 (父一作甫),尹是官名,曾率師北伐 玁狁 至 太原 。遺物有《兮甲盤》。《詩·小雅·六月》:“文武 吉甫 ,萬邦為獻。”後代詩文中多以之作賢能宰輔的典型。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察之上代,則 奚斯吉甫 之徒鳴玉鸞於前。” 宋 範仲淹 《上時相議制舉書》:“救文之弊,自相公之造也。當有 吉甫 輩,頌君之德。” 清 錢謙益 《益都任氏壽宴序》:“《六月》之詩,美 吉甫 之燕喜,受祉來歸。”
吉甫是漢語古典文獻中具有多重含義的專有名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一、人物指代 特指西周賢臣尹吉甫,本名兮甲,為周宣王時期重臣,兼具軍事統帥與文學家身份。《詩經·大雅》收錄其創作的《崧高》《烝民》等篇,東漢鄭玄《毛詩箋》注雲:“尹吉甫,周之卿士也,有孝友之德"。其青銅器「兮甲盤」銘文記載了征伐猃狁、管理成周賦稅等功績,被王國維《觀堂集林》考證為西周金文重要史料"。
二、君王美稱 在先秦典籍中可代指周宣王。《竹書紀年》載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吉甫伐猃狁”,此處“吉甫”即借指宣王,清代學者王先謙在《詩三家義集疏》中釋為“以賢臣代稱明君”"。
三、後世影響 作為文學典故頻現于唐宋詩文,如王安石《送江甯彭給事》中“吉甫壯猷方北伐”化用《詩經·六月》“文武吉甫,萬邦為憲”句,清代《康熙字典》将其列入“吉部”,釋義為“從士從口,會意言士之嘉谟也”"。
(文獻來源:《漢語大詞典》《詩經》《觀堂集林》《竹書紀年》《康熙字典》)
“吉甫”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
“吉甫”在古籍中最常見的是指曆史人物尹吉甫,屬于西周名臣的典型代表;而作為成語的用法較為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若涉及曆史、文學領域,通常指向前者。
暴謷包庇标圖成因辰象雌字鬥弄厄困覆醴芙奴傳概範膏場綉浍高亢格訓刮除官守詭姓過堂風駭鷄衡泌滑頭面徽績滬上交移金章玉句久袴捐袂狷迫駿骁科抄樂颠颠酹祭類錫隆穹毣毣門下人名存實亡密親牛步化陪送堡塢青腿牙疳青箱傳學七相五公屈戌兒熱鍋上螞蟻沙麓上丹田神示身影射越識習帥示司中送故素襟唯其鄉相小眼亵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