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旄狄的意思、旄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旄狄的解釋

即旄羽。《禮記·樂記》:“為人君者,謹其所好惡而已矣……然後鐘磬竽瑟以和之,幹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廟也。” 孔穎達 疏:“狄,羽也。聲既文質備足,又用幹戚旄羽以舞動之。”參見“ 旄羽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旄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文化背景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基本釋義

2.文化内涵

3.擴展關聯

4.文獻例證

“旄狄”是古代禮樂文化的具象化符號,兼具實用功能與文化象征意義。如需進一步探究相關禮儀制度,可參考《周禮》《禮記》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旄狄的意思

《旄狄》(máo d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古代用來統稱蠻夷的民族名稱。這個詞一般用來指代北方的遊牧民族,如匈奴、鮮卑、契丹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旄狄》的部首是犬(狗)音九(正式的部首名是『犬』,而不是『狗』,表示主音旄狄與犬有關),總筆畫數為14。

來源

《旄狄》一詞最早見于《楚辭·七谏》。在古代,漢族人民常以《旄狄》作為對北方遊牧民族的統稱。

繁體字

《旄狄》的繁體字是「旄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旄狄」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采用的寫法是「旄」與「狄」的組合。

例句

1. 古代中國與旄狄遊牧民族之間的關系一直十分緊張。

2. 《史記》中記載了許多關于旄狄的曆史事件。

組詞

旄狄的相關組詞有:旄狄族(máo dí zú)。

近義詞

旄狄的近義詞有:蠻夷(mán yí)、遊牧民族(yóu mù mín zú)。

反義詞

旄狄的反義詞是:漢族(hàn z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