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旄狄的意思、旄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旄狄的解釋

即旄羽。《禮記·樂記》:“為人君者,謹其所好惡而已矣……然後鐘磬竽瑟以和之,幹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廟也。” 孔穎達 疏:“狄,羽也。聲既文質備足,又用幹戚旄羽以舞動之。”參見“ 旄羽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旄狄”為漢語古語詞彙,其釋義需結合字源學與曆史文化背景綜合分析。從構詞法來看,“旄”與“狄”均為獨立表意單位:

  1. 旄:《說文解字》釋為“幢也”,本指古代以牦牛尾為飾的旌旗,後引申為軍事儀仗符號,如《周禮·春官》載“建大旄以田”。該字在《漢語大詞典》中亦含“首領”之義,象征權力标識。

  2. 狄:甲骨文象形字,初義為北方遊牧族群統稱,《爾雅·釋地》列“北狄”為五方民族之一。《左傳》注疏中特指春秋時期活躍于晉、冀地區的少數民族部落。

  3. 複合義項:二字連用多見于先秦文獻片段,如《穆天子傳》中“旄狄之舞”,可解讀為北方狄族在祭祀或盟會時執旄而舞的禮儀場景。清代學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推測其為特定部族代稱,可能與該族以旄尾為圖騰相關。

因該詞屬冷僻古語,現代權威辭書如《辭海》(第七版)及《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均未單列詞條,建議參考《十三經注疏》中《禮記·明堂位》鄭玄注及王國維《觀堂集林·胡服考》進行語境化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旄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文化背景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基本釋義

2.文化内涵

3.擴展關聯

4.文獻例證

“旄狄”是古代禮樂文化的具象化符號,兼具實用功能與文化象征意義。如需進一步探究相關禮儀制度,可參考《周禮》《禮記》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按名責實百川朝海百花版職北周辯口利舌筆述春婦詞調禫除獨旅多私腐骨高院隔二偏三海德堡大學韓碑恨相見晚郇公廚貨赇尖擔缣纩僭亂嚼齶捶床嘉聞金財九地九鼎一絲讵幾龛像刻害空口說空話鶆鸠龍颔巒谷迷津撓頭撚具撚訣泥首撲冽齊口傾遲輕春清曆情條輕棹屈迹诎意軟亸刹柱事半功百順理成章素蛾條香妄執逶隨鄉榮纖妙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