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假如,如果。《公羊傳·隱公元年》:“且如 桓 立,則恐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 何休 注:“且如,假設之辭。”《水浒傳》第九回:“衆兄長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錢,把多少與他!”《西遊記》第八二回:“ 八戒 道:‘哥啊,且如我變了,卻怎麼問麼?’”
(2).即如,就象。 唐 杜甫 《兵車行》:“且如今年冬,未休 關西 卒。”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十一出:“且如那貧女,屋裡姓 王 ,喚做 王有錢 。隻因父母喪亡,水火盜賊害了家計。”《水浒傳》第六回:“知客又道:‘你聽我説與你:僧門中職事人員,各有頭項;且如小僧做個知客,隻理會管待往來客官僧衆。’”
"且如"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連詞,主要應用于宋元時期的口語文獻與白話作品中,現代漢語已無實際用例。根據漢語詞彙發展規律及古籍語料分析,其語義可劃分為兩個維度:
一、假設語境下的承接連詞 在《元曲選》《朱子語類》等文獻中,"且如"常引導假設性話題,功能相當于"假如說"或"比方說"。如《朱子語類》卷十二:"且如這個道理,若隻恁地說一次便了,則都不濟事。"(引自北京大學《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二、遞進語境下的轉折連詞 在《水浒傳》《三言二拍》等明清小說中,該詞可表示語意轉折,與"即使"構成近義關系。如《水浒傳》第六十二回:"且如你今日犯下十惡大罪,須知天理昭彰,終難逃刑憲。"(參考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虛詞詞典》)
該詞彙的曆時演變體現漢語雙音化趨勢,其消亡原因與明清時期新興連詞"假如""即便"的替代作用直接相關。建議查詢《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卷第635頁獲取權威釋義,或通過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ncpssd.org)檢索相關學術論文獲取深度解析。
“且如”是一個文言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及用法:
表示假設關系
相當于“假如”“如果”,用于引出假設性條件。
例句:
表示舉例或類比
意為“即如”“就像”,用于具體舉例或類比說明。
例句:
補充說明:
可通過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查閱更多古籍例句。
白膻備述鼈岩不此之圖不擱不中意鸱鸮弄舌沖隱雠僞船多不礙路楚重瞳攢盒巅越厄陳二忌放贖割歡怪響衡道禾三千講肄集散濟施玑璿急卒朘蝕絕經崛峙鶪鶪巨驵考系孔繇礦砂郎曹狼崽勞憊連草蓮花服镂膺露桁謾辭命酒民靈毗倚潑皮貨琦傀漆室棄忘悛心劬學熱帶魚熱核反應傷轸設詞授業逃戶緼襏無幹浄相打鹹絲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