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筵的意思、初筵的詳細解釋
初筵的解釋
《詩·小雅·賓之初筵》:“賓之初筵,左右秩秩。” 鄭玄 箋:“大射之禮,賓初入門,登堂即席,其趨翔威儀甚審知,言不失禮也。” 朱熹 集傳:“初筵,初即席也。”後指宴飲之始,亦泛指宴飲。 唐 杜甫 《牽牛織女》詩:“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終。” 宋 王禹偁 《右衛上将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撰敕》:“有彯纓結佩之士,羅列于初筵。” 清 黃景仁 《夜飲孫吟秋齋頭鄰家火發歸而成此并訊吟秋》詩:“可憐小戶當初筵,已見流珠眼芒起。”
詞語分解
- 初的解釋 初 ū 開始時,開始的部分:初始。正月初一。初旬。初稿。初等。初版。初試。初創。初綻。初葉(指某一曆史時期的最初一段)。 * (.指進入夜晚不久的時候;.指新婚第一夜)。 原來的,原來的情況:初衷。和好
- 筵的解釋 筵 á 竹席:筵席。 酒席:喜筵。壽筵。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初筵”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出處與基本含義
該詞最早出自《詩經·小雅·賓之初筵》的“賓之初筵,左右秩秩”,描述周代貴族宴飲禮儀場景。鄭玄注解指出,“初筵”指賓客剛入門登堂就席時的禮儀動作,朱熹進一步解釋為“初即席也”,即宴飲初始階段。
二、詞義演變
- 本義:特指宴飲開始時賓客入座的禮儀環節,強調禮節性動作(如“趨翔威儀甚審知”)。
- 引申義:後擴展為泛指整個宴飲活動,如唐代杜甫《牽牛織女》中“初筵裛重露”即指夜宴場景。
三、文學應用
在古典詩文中常作為宴飲的代稱,例如:
- 白居易“初筵日未高,中飲景已斜”描寫宴席時間推移;
- 岑參、黃景仁等詩人亦用此詞表現宴會氛圍。
四、單字解析
- 筵:本指鋪地的竹席(《周禮》注),後引申為宴席。與“席”的區别在于:“筵”為底層墊席,“席”是鋪在筵上的表層坐具。
該詞體現了古代禮儀文化與文學意象的結合,從具體禮儀環節發展為具有詩意的宴飲泛稱。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初筵》一詞是什麼意思?
初筵,意指新婚之初的婚宴或新婚夫婦迎接親朋好友的宴會。初筵通常在婚後的早期舉行,是新婚夫婦向親朋好友展示他們的喜悅和幸福的場合。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初(初心), 筵(箭)
- 計算筆畫:初(7畫), 筵(12畫)
來源和繁體:
《初筵》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源自于古代的婚禮風俗。在民間傳統中,新婚夫婦會請親朋好友共聚一堂,共同慶祝新婚和祝福新婚夫婦。隨着時間的推移,《初筵》成為文學作品和文化表達中常見的元素。
在繁體中,《初筵》的寫法與簡體中文相似,并沒有明顯的差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常有變化。《初筵》在古代會有不同的寫法,如“初筵”的“筵”字,可能會使用其他與“箭”字相似的字形進行代替。古代寫法的變化是由于不同時期和地域的書法風格、個别文字學家的獨立創作等原因。
例句:
1. 我們明天去參加小明和小紅的初筵宴會。
2. 祝福新人幸福美滿,初筵喜慶氣氛洋溢。
組詞:
1.筵席(指酒席宴會)
2.初婚(指第一次結婚)
3.宴會(聚餐慶祝的集會)
4.新婚(新婚夫妻)
5.迎親(迎接新娘入洞房)
6.赴宴(參加宴會)
7.喜悅(快樂幸福的心情)
近義詞:
1.新婚宴會
2.喜宴
反義詞:
無初筵之對立概念,故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