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日光。亦指白日,太陽。 南朝 宋 鮑照 《學劉公幹體》詩之五:“白日正中時,天下共明光。” 南朝 梁武帝 《東飛伯勞歌》:“南窗北牖挂明光,羅幃綺帳脂粉香。”
(2).铠甲名。鐵铠。 三國 魏 曹植 《上先帝賜铠表》:“先帝賜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領。”
(3).明亮;光亮。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詩:“金膏滅明光,水碧綴流溫。”《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錢贈年少》:“小夫人将一串一百單八顆西珠數珠,顆顆大如雞荳子,明光燦爛。” 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裡》第三章:“他倆的雨衣都讓雨水洗得明光發亮。”
(4).指神話中晝夜常明的 丹丘 。《楚辭·王褒<九懷·通路>》:“朝發兮 蔥嶺 ,夕至兮 明光 。” 王逸 注:“暮宿東極之 丹巒 也。”《楚辭·遠遊》“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舊鄉” 漢 王逸 注:“因就衆仙於 明光 也, 丹丘 晝夜常明也。《九懷》曰‘夕宿乎 明光 ’, 明光 即 丹丘 也。”按,《九懷》中之 丹巒 即 丹丘 。
(5). 漢 代宮殿名。後亦泛指朝廷宮殿。 唐 武元衡 《出塞作》詩:“要須灑掃龍沙淨,歸謁 明光 一報恩。” 宋 蘇轼 《次韻錢穆父》:“老入 明光 踏舊班,染鬚那復唱《陽關》。” 清 陳夢雷 《秋興》詩之八:“當年起草侍 明光 ,鱸鱠娛親請尚方。”參見“ 明光殿 ”。
“明光”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日光或太陽
指自然光線或太陽本身。例如南朝宋詩人鮑照在《學劉公幹體》中寫道:“白日正中時,天下共明光。”。這一用法常見于古詩文,象征光明與希望。
铠甲名稱
古代鐵制铠甲的代稱,如三國時期曹植提到“明光铠”:“先帝賜臣铠:黑光、明光各一領。”。這類铠甲因表面光亮而得名,多用于軍事防禦。
漢代宮殿名
漢代長安城内的“明光宮”,後泛指朝廷宮殿。例如《三輔黃圖》記載其用途為接待外使或舉辦典禮。
明亮、光亮
形容物體或環境的光澤,如謝靈運詩句“金膏滅明光,水碧綴流溫”,描述自然景色的清透感。
神話中的丹丘
指傳說中晝夜常明的仙境“丹丘”,象征永恒的光明。
成語比喻義(光明正大)
現代引申為形容人品德高尚、公正無私,如“明光磊落”。
總結
“明光”既包含自然現象(日光)、實物(铠甲、宮殿),也涉及神話意象和抽象品德。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古詩文中的“明光”多與光明、輝煌相關,而現代用法更側重道德層面的比喻。
《明光》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光明的明亮光輝。
《明光》的部首是日字旁,由一個“日”字組成。它的筆畫數為8畫。
《明光》一詞的來源較多,可以追溯到《老子》中的一句話:“明光照四方。”意為光明照耀四方。後來,明光逐漸用來形容明亮、光明的光芒。
《明光》的繁體字為「明光」。
在古代,明光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按照當時的書寫規範,明光的寫法可能稍有變化,例如「暝光」或「曚光」。但是在現代,「明光」是最常見且被廣泛接受的寫法。
1. 城市的燈火輝煌,夜晚明光四射。
2. 他的笑容如同明光,照亮了整個房間。
明亮、光輝、明朗、明媚。
明亮、耀眼、燦爛、絢麗。
黑暗、昏暗、陰暗、朦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