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緊張疲困情況得到緩和。 宋 歐陽修 《相度并縣牒》之二:“以臣相度,可以将帶就近,分割併省,庶使減省官吏,寬紓民力。” 宋 蘇轍 《論衙前及諸役人不便劄子》:“合将助役錢為雇縣役,令人戶空閑,及得三番,則法意均一,民力寬紓。”
“寬纾”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由“寬”和“纾”兩個語素構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寬纾”指緊張、疲困的情況得到緩和或解除。例如宋代歐陽修在《相度并縣牒》中提到“寬紓民力”,即通過減省官吏、調整政策來緩解民衆的負擔。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描述經濟、民生壓力緩解時仍可沿用。例如:“新政策落地後,企業稅負寬纾,經營壓力減輕。”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歐陽修、蘇轍的原文(如《相度并縣牒》《論衙前及諸役人不便劄子》)。
寬纾是一個漢字詞, 它由“宀”和“纟”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是11畫。
它的部首組成分析如下:
《寬纾》一詞來源于《詩經》中的《衛風·淇奧》:“向母寬纾,曰:涕既出。”它的意思是寬慰、寬解、解脫,表示緩和痛苦、舒解困擾。
在繁體字中,寬纾的寫法是「寬紓」。
在古時候,寬纾的寫法可能是「寬綏」,但具體寫法因書法家的不同而略有差異。
以下是使用寬纾這個詞的例句:
寬纾的組詞可以有寬慰、寬解、寬心等。
寬纾的近義詞包括寬慰、鼓勵、安慰等,可以用來表示安撫、慰問等含義。
寬纾的反義詞可以是痛苦、困擾等,用來表示相反的情感或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