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獄門。借指監獄。《舊唐書·崔隱甫傳》:“由是自中丞、侍禦史已下,各自禁人,牢扉常滿。”
“牢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牢扉(拼音:láo fēi)由“牢”和“扉”組成:
該詞可見于《舊唐書·崔隱甫傳》:“由是自中丞、侍禦史已下,各自禁人,牢扉常滿。”此處“牢扉”直接代指監獄,描述當時監獄人滿為患的情景。
部分資料(如)提到“牢扉”作為成語,比喻“言行堅定不為外界動搖”。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讀,需謹慎使用。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優先采用“監獄”這一核心含義。
牢扉(láo fēi)是一個漢字詞語,即牢固的門扇。下面将對這個詞語進行詳細解析。
牢扉共有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牛部和戶部。其中,牛部在左邊,戶部在右邊。
牢扉的總筆畫數為11,牛部部首的筆畫數為4,戶部部首的筆畫數為5。
牢扉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牢固是指堅固、結實,扉指門。因此,牢扉即是牢固的門。
牢扉的繁體字為「牢扉」。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牢」在古代的寫法為「㜣」,「扉」在古代的寫法為「非」。
1. 他們緊閉着牢扉,不讓任何人進入。
2. 這扇牢扉雖然年代久遠,卻依然堅固無比。
囚牢、牢籠、前門扉、後門扉
牢門、堅固的門
脆弱的門、易開的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