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己的意思、封己的詳細解釋
封己的解釋
厚己。《國語·晉語八》:“引黨以封己,利己而忘君,别也。” 韋昭 注:“封,厚也。”《文選·李康<運命論>》:“希聖備體而未之至,封己養高,勢動人主。” 張銑 注:“未至聖道,但為厚己,養其高名,能以權勢動於時君也。” 唐 杜甫 《種莴苣》詩:“賢良雖得祿,守道不封己。” 清 錢謙益 《左布政王公墓碑》:“生平無先人之心,無封己之行。”
詞語分解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 己的解釋 己 ǐ 對别人稱本身:自己。知己。反求諸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幹的第六位,用作順序第六的代稱。 人彼 筆畫數:; 部首:己;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封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厚己”,即注重自身利益或自我增益。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個人利益的行為,常隱含忽略他人或集體利益的貶義色彩。例如《國語·晉語八》中提到“引黨以封己,利己而忘君”,韋昭注解“封”為“厚”,即強調“厚己”。
2.古籍引用與語境
- 《國語》例證:原句描述結黨營私、利己忘君的行為,體現“封己”在政治倫理中的負面含義。
- 唐代杜甫詩句:“賢良雖得祿,守道不封己”,反襯出堅守道義與“封己”的對比,進一步強化其自利屬性。
3.現代解釋差異
-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封己”解釋為“自我約束”,可能與字面“封閉自己”産生聯想,但缺乏古籍依據。需注意區分語境,避免混淆。
4.使用場景
- 多用于批評過度自私或損人利己的行為,如描述曆史人物結黨營私時可用“封己養高”(出自《運命論》)。
“封己”本義為厚待自身,引申為利己主義,需結合古典文獻理解其貶義色彩。若涉及現代用法,建議優先參考權威辭書或古籍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己》一詞的意思是指自我克制、自我束縛,不給自己過多的自由和放縱。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屍」,右邊的部首是「己」。它的筆畫數為11畫。《封己》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道德經》中的一句話:“封其善,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這句話意味着要封閉自己的善良品質、壓抑自己的過度自我表達,以達到内心的平衡和甯靜。
《封己》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區别。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封字相對來說更加複雜,它的上面有一個「寸」形狀的結構,表示要将自己封閉起來,不給外界和自己帶來困擾。
以下是一個使用《封己》的例句:
他努力封己,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沖動,以保持内心的平靜和理智。
一些與《封己》相關的組詞有:自律、克制、克己、克己奉公。
近義詞可以是:克制、自制、自律。
反義詞可以是:放縱、放任、放開。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