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封己的意思、封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封己的解釋

厚己。《國語·晉語八》:“引黨以封己,利己而忘君,别也。” 韋昭 注:“封,厚也。”《文選·李康<運命論>》:“希聖備體而未之至,封己養高,勢動人主。” 張銑 注:“未至聖道,但為厚己,養其高名,能以權勢動於時君也。” 唐 杜甫 《種莴苣》詩:“賢良雖得祿,守道不封己。” 清 錢謙益 《左布政王公墓碑》:“生平無先人之心,無封己之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封己(fēng j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典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固守自身利益,局限于一己之私”。該詞最早見于晉代左思《魏都賦》:“牽牛立其左,織女處其右……牽牛主關梁,織女主瓜果,皆封己守位,不相攝領。”此處以星宿為喻,形容固守本位、缺乏協作的狀态。

從語義結構分析,“封”取義封閉、限制,“己”指代自身,組合後形成“以自我為中心劃定界限”的引申義。根據《漢語大詞典》收錄,封己在古籍中常與“守位”“自專”等詞連用,例如《南齊書·王融傳》批評“封己之私”,形容官僚階層固守私利的行為。該詞在《古代漢語詞典》中被歸入“貶義性行為描述”類目,強調對集體或社會利益的損害。

從曆史語用看,封己多用于以下三種語境:

  1. 政治批評:如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評述唐代藩鎮“封己拒命”,指責地方割據勢力;
  2. 道德評判:明代王陽明《傳習錄》用“封己之蔽”比喻認知局限;
  3. 哲學思辨:清代戴震《孟子字義疏證》以“封己而外物”讨論主客體關系。

近現代語言實踐中,該詞常見于學術著作對傳統思想的闡釋,如錢鐘書《管錐編》引用《周易》“艮卦”注解時,将“艮其背”與“封己”作互文解讀。當代《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标注為“書面語”,建議在現代行文中可用“自私自利”“固步自封”等短語替代。

詞義演變方面,自漢代《說文解字》釋“封”為“爵諸侯之土”的本義,到魏晉時期衍生出“封閉”義項,為“封己”概念的形成奠定語義基礎。清代段玉裁注《說文》時特别指出:“凡雲封閉者,皆引申之義。”這為理解該詞的抽象化過程提供了訓诂學依據。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封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厚己”,即注重自身利益或自我增益。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古籍引用與語境

3.現代解釋差異

4.使用場景

“封己”本義為厚待自身,引申為利己主義,需結合古典文獻理解其貶義色彩。若涉及現代用法,建議優先參考權威辭書或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愛子伴大夜碑學迸息才氣無雙羼提車隣陳進尺薪出賃初賽大料店房抵法蹲身峰回路轉副王高掇關發顧報熇熇合十花雕壞壓黃郎子護領虎貔驕固家徒四壁解恨攲傾累趼略無忌憚曆曆落落零位龍圖老子樓林路冢慢世畔盟閛閛披腹心強鄰千金菜輕儳侵漁瓊苑氣運熱潮榮侍下生添台北梯榮體驗土戶突杌沃日五味子香筒閑情逸趣